五年规划的战略意义 - 五年规划是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定盘星和科技事业接力式进步的关键推力 [2] - 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治国理政重要经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优势 [1][2] - 规划具有长远布局、接续推进的特点,为经济社会发展制定目标、方向和任务,体现连续性、继承性和创新性 [2] “十四五”期间科技成就 - 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第34位跃升至2025年第10位,高新技术企业超50万家 [3] - “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18%,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和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5年世界第一 [3] - 在航天、深海探测、高铁、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取得重大成就,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稳居世界首位 [4][5] “十五五”规划的战略重点 - “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也是科技强国建设承上启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 [1][7] -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 [1][8] - 未来五年需加强原始创新,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提高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7] 创新驱动与制度保障 - “十四五”规划将创新驱动发展置于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核心地位,明确加快科技强国建设目标 [5] - 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形成全链条创新支撑政策体系,推出财税、金融、经贸、产业等政策组合拳 [5] - 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 [5] 未来发展方向 - 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科技创新事业将跨越发展,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再上台阶 [3][8] - 教育、科技、人才链条将进一步打通,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进一步深度融合 [8] - 未来五年是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竞赢大国科技博弈的关键五年 [7]
创新中国开启关键五年——“十五五”科技坐标解读之一
科技日报·2025-10-27 0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