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3000 多的电视 7 天报废,背后扒出 83 家网店
36氪·2025-10-27 11:36

假冒家电事件概述 - 成都李女士以3590元网购“品牌电视”,使用7天后出现闪屏、黑屏等严重故障,经品牌官方售后鉴定为使用劣质配件组装的假货[1][3][5][6][8] - 警方调查发现该网店注册仅3个月但销量达1200多台,存在刷好评行为,并捣毁一个跨省造假链条,涉及广东的组装作坊和陕西的83家网店,涉案金额3500余万元[10][11][13] - 同类事件频发,例如广东蔡先生网购的“格力空调”实为杂牌或翻新机,使用一年后出现故障,店铺已跑路;河南网友网购的“樱花燃气灶”首次使用即发生爆炸[15][17][20][21] 假冒家电行业操作模式 - 造假链条分工明确,小作坊使用劣质配件组装产品并粘贴假冒商标和伪造合格证,销售窝点则操控大量网店,利用官方宣传素材并以低于官网20%的价格吸引消费者[11] - 销售方准备专门话术本应对消费者质疑,并通过刷单制造虚假高销量和清一色五星好评的假象,店铺注册信息常使用老年人等无关人员以规避监管[10][11] - 假冒产品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第三方检测指出其电路板易老化,短路起火风险高,抽检不合格率高达76%以上[13][22] 电商平台假冒家电市场现状 - 厨电领域是假冒伪劣重灾区,假货销量占据厨卫电器市场半壁江山,例如“好太太”品牌已衍生出30余个近似商标的山寨产品[20][23] - 尽管电商平台曾进行专项整治,清退大批山寨商家,但这些商家往往更换品牌后继续销售,导致假货问题反复出现[22] - 消费者维权困难,即使向平台投诉,可能仅获得少量消费券补偿,通过法律途径起诉电商平台则过程漫长[18] 消费者识别与防范指南 - 价格低于官网或线下门店20%以上且宣称“正品授权”的产品存在高风险,正规品牌家电有明确的成本底线[26] - 应优先选择官方旗舰店或平台自营店,核查第三方店铺的营业执照和品牌授权证书,对注册时间短但销量高的店铺保持警惕[28] - 收到大家电时应当场拍照录像保留开箱证据,作为后续维权的关键依据,注重产品长期使用的安全性与品质而非短期价差[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