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当前青少年轻生事件呈现低龄化趋势,一些微小起因如与父母争执、被老师训斥等均可导致严重后果,凸显生命教育与挫折教育的缺位[1] - 孩子的成长必须经历成对的教育,既要感受快乐,也需体验心理上的痛苦、克制与忍耐,挫折教育是其人生的必修课[3][4] - 正确的挫折教育应始于幼儿期(3岁上下),并通过让孩子体验失败、父母放手让其尝试、以及情感支持等方式来培养逆商,同时批评孩子需采用科学方法,避免语言暴力[7][10][12][14][17] 挫折教育的必要性与现状 - 青少年只能接受快乐而不能承受丝毫痛苦的问题严重,例如有四年级学生因竞选班长失败而绝食、休学并接受心理治疗[4][5] - 教育现状是只教孩子如何成功,却不教其面对失败,导致他们因小事不如意就发脾气,遇小挫折便萎靡不振[6] - 真正的成长是从任性到克制的过程,挫折感的体验应从孩子3岁左右能够提出要求时开始,通过对其说“不行”让其学会接受、服从和遵守[7][8] 逆商培养的起始时间与方法 - 逆商培养的关键起始点是3岁上下,此时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可让其学会无能为力、接受现实,明白世界并非为所欲为[7][9] - 若等到青春期才开始进行管教,孩子可能以离家出走、服毒、跳楼等极端方式威胁父母,增加教育难度[8] - 提高逆商需要适当让孩子“受点气”,例如在游戏或比赛中树立正确的输赢观,让其明白输赢是暂时的,未来还有更多挑战[10][11] 实施挫折教育的具体策略 - 无需刻意制造人为的无意义挫折,孩子成长中已有的无数第一次尝试(如第一次出门、做饭、洗衣服)即是挑战机会,父母应舍得放手让其自己选择与尝试[12][13] -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父母应在情感上给予支持,关注其经历的事情并认同出现的情绪(如难过、无奈),感同身受地表达理解[14] - 父母充足的爱意和理解是孩子面对挫折的内心力量,有助于培养其乐观向上、勇敢接受挑战的品质[15] 正确的批评教育技巧 - 批评孩子前应先听取其解释,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父母也可进行自我批评以拉近心理距离,培养孩子的责任感[18] - 批评应注意场合,最好单独进行,避免在公开场合或当着亲友面;批评时应就事论事,不翻旧账,不分析动机,更不可动手打孩子[18] - 批评应简短,使用低于平常的语音语调,并可借助沉默、暗示、借鉴他人案例等方式保护孩子自尊心,批评后需给予心理安慰,并结合鼓励引导其发展[19]
“输不起”的孩子也赢不了,挫折教育和正确的批评方式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课!
经济观察报·2025-10-27 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