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磋商与大豆贸易前景 - 中美双方就关税、芬太尼、出口管制、美方301船舶收费等多项议题达成初步共识[1] -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表示重点讨论了大豆贸易,并期待两国领导人最终确认,已解决农民担忧[1] - 若中美协议落地,中国恢复购买美国大豆的可能性存在[1] 大豆进口市场动态与成本压力 - 国内买家尚未采购今年12月及明年1月船期的巴西大豆,主因是价格过高[3] - 巴西大豆较芝加哥期货交易所11月合约溢价达每蒲式耳2.8至2.9美元,而美国大豆溢价仅1.7美元[3] - 原料成本攀升冲击国内大豆油企业利润,当前行业已处于亏损状态,迫使采购方暂缓采购以规避风险[3] 中国农业结构与耕地资源配置 - 中国现有大豆种植面积与产量难以满足年需求,缺口必须通过进口填补[5] - 耕地作为稀缺资源,其分配需统筹工业、农业及生态需求,不能过度扩张耕地而挤压工业发展空间[5] - 在耕地有限的前提下必须优先保障水稻、小麦等口粮安全,再通过进口弥补大豆等非主粮的缺口[7][10] 主要作物供需与全球格局 - 玉米具有适应性广、单产高的特性,全球玉米种植面积达200百万公顷,产量达1100百万吨[9][10] - 全球小麦种植面积为220百万公顷,产量为750百万吨;水稻种植面积为160百万公顷,产量为500百万吨[10] - 玉米作为优质饲料、生物燃料原料及工业原料,用途广泛,供应不足将推高相关行业成本[9] 进口策略与供应链韧性 - 通过从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多元化进口大豆,可以分散风险并在价格波动时争取更有利的采购条件[11] - 提升大豆单产、优化种植技术、发展替代蛋白等举措可增强供应链韧性[13] - 在全球化背景下,通过贸易平衡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是保障粮食安全与产业稳定的关键路径[13]
贝森特:谈判后美国大豆找到销路!为何中国一定要进口外国大豆?
 搜狐财经·2025-10-27 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