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中国开启关键五年 ——“十五五”科技坐标解读之一
科技日报·2025-10-27 14:20
五年规划的战略意义 - 五年规划是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定盘星和科技事业接力式进步的关键推力 [2] - 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治国理政重要经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优势 [1][2] - 规划具有长远布局、接续推进的特点,为经济社会发展制定目标、方向和任务,体现连续性、继承性和创新性 [2] “十四五”期间的科技成就 - 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第34位跃升至2025年第10位,高新技术企业超50万家 [3] - 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和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5年世界第一 [3] - “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18% [3] - 在航天、深海探测、高铁、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取得一系列辉煌成就 [4][5] “十五五”规划的战略部署 - “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以及科技强国建设承上启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 [1][7] -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 [1][8] - 未来五年需加强原始创新,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提高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7] - 目标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催生新质生产力 [7][8] 创新驱动与制度保障 - 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科技自立自强,战略定力彰显中国之治优势 [2] - 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形成全链条创新支撑政策体系,推出财税、金融、经贸、产业等政策组合拳 [5] - 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等领域取得重大原创成果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