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结构与市场基础 - 截至2023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21.1%,50岁至59岁人口占比16.6% [1] - 预计到2050年,中国80岁以上高龄老人占比将超过10%,老龄化趋势明确推动银发群体营养需求增长 [1] - 针对中老年群体的营养产品市场已形成,主要包括冲调类产品、营养补充剂、功能性食品和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1] 备老阶段(45-64岁)营养需求与市场机会 - 备老人群定义为45岁至64岁群体,是糖尿病高发和男性肥胖患病率达峰的年龄段,存在通过营养干预预防慢性病的巨大需求 [2] - 该人群乳制品与大豆制品摄入极低,城市人群蔬菜、水果、乳制品摄入量显著高于农村,存在明显的城乡市场差异和营养失衡风险 [3] - 针对备老人群的营养建议包括男性每日摄入65克蛋白质、女性55克,优先选择乳清蛋白,并建议每日摄入800毫克钙和维生素D,为相关基础营养品市场提供明确指引 [3] 一般老年(65-79岁)与高龄老年(80岁以上)营养挑战 - 65岁至79岁老年人面临碳水及脂肪供能偏高、蛋白质摄入不足的结构性失衡问题,维生素缺乏更为突出,需强化膳食或补充干预 [4] - 80岁以上高龄老人营养不均衡问题突出,蔬菜(269.4克/天)、水果(38.1克/天)、奶制品(9.4克/天)摄入量显著低于推荐值,水产品达标率仅2.8%,且低收入群体及农村地区问题更严重 [4] - 高龄老人面临“蛋白-能量营养不良”双重挑战及多重营养素联合缺乏危机,对强化膳食补充与干预产品有迫切需求 [5] 老年营养食品市场细分与监管框架 - 中国老年营养食品市场主要分为普通食品、保健食品和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常见产品包括蛋白粉、钙补充剂、维生素、鱼油、中式滋补品、谷物冲调粉等 [6] -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实行严格的注册制度,产品需标注“国食注字 TY”注册号,并符合GB 29922国家标准,必须在医生或临床营养师指导下使用 [7][8] - 保健食品属于特殊食品,需取得注册或备案,并有“蓝帽子”标志,目前允许声称24种保健功能,如增强免疫力、抗氧化、改善骨密度等 [8] 产品选择与消费行为指引 - 行业指引强调均衡饮食是基础,营养补充剂是“替补”,若饮食均衡则无需额外补充,若不均衡则需精准“查漏补缺” [8] - 消费者选购保健食品时应仔细阅读成分表,关注核心成分种类、关键营养素含量及其占每日参考值的比例,并明确食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9] - 建议消费者长期或高剂量服用营养补充剂前咨询专业医生或营养师,凸显了专业指导在消费决策中的重要性 [9]
中老年营养食品怎么选?专家:“养老”需从备老开始
贝壳财经·2025-10-27 1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