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学生厌学的根源被归结为教育停留在过时的"行为主义"层面 将知识灌输与记忆视为目标 忽视了更高阶的学习方式[2] - 学生厌学并非讨厌学习本身 而是源于上学过程中遇到的令人不舒服甚至恐惧的师生关系 同伴关系和亲子关系 当学校无法提供安全感时 孩子便会逃离[2] - 解决厌学问题的关键在于辨清孩子讨厌的是所有的"学"还是现行学校的"学" 学生往往厌弃的是刻板的内容 学制 老师管理和评价方式[3] 学生厌学现象与案例 - 案例显示 一名曾被称为全才的顶尖学生因不堪老师"必须帮班级拿第一"的过度期待 而多次刻意让自己发高烧来逃避上课压力[1] - 厌学学生并非都来自"问题家庭" 其父母多拥有高学历或良好的经济条件 但孩子最终仍会出现厌学 休学的情况[1] - 昆明丑小鸭中学是一所专门帮助不适应传统教育 不接受传统评价的初中阶段"问题学生"的民办初中 开办15年来已帮助3000余名因抑郁 焦虑 逃避 冷漠 逆反而失学的学生回归正常[1]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研究数据 - 清华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系教授彭凯平分享的追踪研究数据显示 约14.8%的样本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风险 该研究历时四年 覆盖42万名青少年[2] - 研究还发现部分青少年出现"四无"现象 学习无动力导致厌学休学 对真实世界无兴趣沉溺于虚拟空间 社交无能力 最终对生命感到无意义[3] 应对策略与教育模式创新 - 丑小鸭中学通过创新环境应对心理健康问题 例如不设固定图书馆使图书触手可及 墙壁可随意涂鸦 规则由师生共创 校长室设在走廊上[3] - 该校的教育理念强调学校首先是师生安全 快乐 温暖生活的地方 是构建关系 看见自我的地方 认为当孩子找到渴望的价值与关系 学习自然会发生[3] - 该校认为真正吸引人的学习是通过互动 场景和关系来构建经验 设计出充满爱与尊重的互动场景才能从根本上治愈厌学[3]
昆明丑小鸭中学校长詹大年:学生厌学的根源是教育停留在过时的“行为主义”
经济观察报·2025-10-27 1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