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上市保险公司利润普遍高增,增幅在40%至70%之间 [1] - 中国人寿预计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1567.85亿元到1776.89亿元,同比增加522.62亿元到731.66亿元 [2] - 新华保险预计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299.86亿元至341.22亿元,同比增加93.06亿元至134.42亿元 [2] - 人保财险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加约40%到60% [2] - 2025年首季业绩呈现分化,中国人保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3.4%,中国人寿增长39.5%,中国平安同比下降26.4% [8]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平安成为上市险企中唯一负增长企业,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8.8% [8] 业绩驱动因素:资产端 - 投资收益成为业绩关键驱动力,得益于资本市场回暖 [2] - 2025年前三季度上证指数累计上涨15.84%,深证成指累计上涨29.88% [2] - 2025年三季度沪深300指数飙升17.9% [1][3] - 险资显著加大权益资产配置力度,二季度末险资股票配置余额达3万亿元,较一季度末增长8.92%,较去年二季度末增长47.57% [2] - 2025年上半年主要上市险企股票持仓规模达1.8万亿元,占总投资资产比例升至9.3%,较年初提升1.5个百分点,创近十年新高 [3] - 险资入市意愿持续增强,截至10月19日年内险资机构举牌上市公司达32次,已超过2024年全年 [3] - 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规模从500亿元增至1620亿元,获准参与试点的保险公司从2家增至8家 [3] 业绩驱动因素:负债端 - 各家保险公司积极推动产品结构优化,增加分红险等浮动利率产品销售 [7] - 2025年前9个月,太保寿险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2324.36亿元,同比增长10.9%;新华保险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1727.05亿元,同比增幅达19% [7] - 2025年上半年,中国人寿个险渠道分红险占个险渠道首年期交保费比重超50%,太保寿险新保期缴中分红险占比提升至42.5% [7] - 财产险业务方面,非车险“报行合一”逐步落地,华泰证券估计实施后或能压降相关财险公司综合成本率0.2-0.9个百分点 [7] 新会计准则影响 - 新保险合同会计准则全面实施,更多资产被归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导致净利润波动明显加剧 [4][5] - 新准则下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市值变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改变了旧准则下浮盈浮亏不影响当期利润的处理方式 [5] - 以中国人寿为例,2025年6月末股票持仓市值达6201.37亿元,其中归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股票规模约5600亿元,若股票上涨10%可产生约560亿元投资收益,利润弹性较旧准则放大近三倍 [5] - 2025年上半年,新华保险、中国人寿股票归入FVTPL的占比分别高达81.2%和77.4%,这种结构在股市上涨时能充分享受收益,市场下跌时也会同等放大亏损风险 [5] - 五家A股上市险企FVTPL占比差异明显,新华保险81.2%、中国人寿77.4%、中国太保66.2%、中国人保53.6%均超五成,中国平安34.7%不到四成 [6] 行业应对与趋势 - 保险公司加强资产负债统筹管理,中国人寿将其资产负债有效久期缺口从去年的超2年缩减至今年一季度的1.5年 [9] - 险企开始通过提升FVOCI配置来对冲波动,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五大上市险企FVOCI占比平均提升约14个百分点 [10] - 中小险企探索差异化生存路径,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出售非核心资产或借助数字化技术提升资本管理能力 [10] - 政策层面鼓励险资作为长期资金入市,并推动建立长周期考核机制,引导保险资金发挥“耐心资本”作用 [10] - 10月以来新华保险A股涨幅超12%,中国人保A股涨幅超10% [10]
股价浮盈计入当期利润,保险股三季报的“虚”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