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贷款市场 - 2025年三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43.5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7.5%,前三季度增加6.47万亿元 [2] - 分用途看,基础设施绿色升级贷款余额19.29万亿元,前三季度增加2.65万亿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贷款余额8.32万亿元,前三季度增加6620亿元;生态保护修复和利用贷款余额5.01万亿元,前三季度增加6204亿元 [2] - 分行业看,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绿色贷款余额8.74万亿元,前三季度增加7568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绿色贷款余额7.91万亿元,前三季度增加9012亿元 [2] 绿色债券市场 - 2025年上半年全球GSS+债券发行总额5558亿美元,同比上升17%,其中绿色债券占比61% [3] - 2025年上半年中国绿色债券发行量达483亿美元,位居全球首位,人民币成为全球第三大发行币种,占比8% [3] - 中国农业银行2月发行600亿元人民币绿色债券,为境内发行人单笔规模最大;中国于4月首次发行总额60亿元人民币主权绿色债券 [3] 绿色金融创新试点 - 国家外汇管理局厦门市分局率先启动绿色外债业务试点,首日6家银行为8家企业办理绿色外债登记业务,金额合计1154万美元 [4] - 建设银行呼伦贝尔分行发放全国首笔肉类“碳标签”挂钩贷款1.5亿元,贷款利率在LPR基础上下浮89个基点,预计每年可为企业节约成本133.5万元 [7] - 徽商银行宿州分行向当地一家大型水泥企业发放260万元转型金融贷款,企业计划至2035年末单位产品碳排放强度较2023年下降18.9% [8]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 上周全国碳市场综合价格最高价55.67元/吨,最低价51.21元/吨,收盘价较上一周五上涨4.77% [5] - 上周全国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7,627,302吨,总成交额346,456,117.33元 [5] - 截至2025年10月24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749,024,596吨,累计成交额50,826,698,555.21元 [6] ESG与区域绿色金融发展 - 佛山市发布2025年度国内首份地区级上市公司ESG发展研究报告,系统梳理了佛山上市公司ESG治理现状、披露水平与提升路径 [9] - 呼伦贝尔市2025年6月发布《产品碳标签核算细则》,9月率先完成肉类“碳标签”认证 [7] - 安徽省作为建材行业转型金融试点省份,宿州分行联合第三方评估机构对企业转型方案进行认证 [8]
三季度绿色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17.5%|绿色金融周报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10-27 2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