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动向 -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恢复暂停10个月的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以强化货币与财政政策协同[1] - 央行恢复国债买卖操作旨在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增强国债金融功能,并将根据基础货币投放需要灵活开展双向操作以保障货币政策传导和金融市场稳定[2] - 市场分析认为央行重启国债买卖可向银行体系注入长期流动性,引导信贷投放,并可能延续“买短卖长”模式以维护收益率曲线合理形态[2][3] - 人民银行将继续坚持支持性货币政策立场,综合运用多种工具提供短期、中期、长期流动性安排,保持社会融资条件相对宽松[3] 资本市场改革 - 证监会将纵深推进板块改革,启动实施深化创业板改革,设置更契合新兴领域企业特征的上市标准[1][5] - 科创板“1+6”政策落地,科创成长层于10月28日迎来首批新注册企业上市,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等改革效应正加快显现[5] - 证监会将择机推出再融资储架发行制度,拓宽并购重组支持渠道,并督促上市公司完善治理、加大分红回购力度[6] - 着力发挥中长期资金作用,推进公募基金改革,推动企业年金、保险资金落实长周期考核,完善“长钱长投”市场生态[6] 金融市场开放与投资者保护 - 证监会推出《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工作方案》,优化准入管理、提高投资效率、扩大投资范围,资格审批与开户“高效办成一件事”等举措已落地[6] - 将优化互联互通机制,提升境外上市备案质效,深化内地与香港市场合作,推动形成在岸与离岸协同发展新格局[7] - 同步推出《关于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保护的若干意见》,围绕发行上市、退市等环节推出23项举措强化投资者保护[7] 外汇管理改革 - 国家外汇管理局近期将推出九条政策措施,聚焦贸易创新发展,包括扩大跨境贸易高水平开放试点和轧差结算业务种类[8] - 将发布实施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境内企业境外上市资金管理等重点政策[8] - 2024年我国外汇市场交易量较2020年增长37%,涉外收支规模增长64%,今年前三季度涉外收支规模达11.6万亿美元创历史同期新高[9] 金融供给侧改革与行业生态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提出构建融资期限与产业发展匹配的金融服务新模式,强化对硬科技、新兴产业的长期资金支持[1] - 引导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金融机构找准定位、专注主业、错位竞争,实现特色化经营和差异化发展[10] - 推动金融制度型开放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迈进,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9][10]
力挺实体经济新兴产业,金融多项新政齐发提振信心
第一财经资讯·2025-10-27 2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