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表现与市场反应 - 截至10月27日收盘,公司股价报233.40港元/股,较历史高点累计下跌超30%,市值蒸发逾千亿港元(超1400亿港元)[2][7] - 股价下跌的导火索是LABUBU系列在二手市场的价格“雪崩”,其成交均价从超过1100元回落至近日的200元左右,隐藏款价格从超过4500元回落至700元左右[4][7] - 股价回调被解读为市场对“高增长可持续性”的理性反思与情绪波动的叠加,部分投资者在股价翻倍增长后选择获利了结[7][11] 公司基本面与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整体收益(未经审核)同比激增245%至250%,延续高增长态势[2][9] - 分区域看,中国市场第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185%至190%,其中线上渠道增速高达300%至305%,线下渠道同比增长130%至135%[9] - 海外市场表现更为亮眼,第三季度整体收入同比飙升365%至370%,美洲市场增速达1265%至1270%,欧洲及亚太地区分别增长735%至740%和170%至175%[9] - 业绩公布后,多家券商机构上调公司盈利预测,Wind数据显示机构对2025年营业收入的预测均值从约300亿元上升至接近350亿元,对净利润的预测均值从约96亿元上升至115亿元[9] 供需策略调整与长期影响 - 公司于6月18日晚突然加大LABUBU系列补货力度,全渠道预计补货量在400万至500万件,京东旗舰店销售量30万+,天猫旗舰店销售量70万+[6][7] - 此次主动调整供需策略旨在打击利用稀缺性炒货的行为,维护价盘稳定,短期导致二手市场投机资金撤离,但长期有助于扩大用户基础、提升品牌口碑[7] - 高盛认为第三季业绩超预期主要因IP势头强劲及供应能力扩张带动变现能力提升,并将公司2025年盈利预测上调7%[10][11] - 摩根大通将公司评级从“中性”上调至“增持”,认为股价调整后估值已具吸引力,且第三季度财报、节假日销售及LABUBU动画等将成为未来催化剂[11] 资金流向与机构分歧 - 南向资金在股价回调之际逆势增持,截至10月24日持股数增至2.12亿股,占总股本比例从14.30%增长至15.81%,但由于股价下跌,持股市值由498.80亿港元下降至489.42亿港元[13] - 外资机构出现减持,瑞银证券在10月15日和16日分别减持337.97万股和163.34万股,汇丰银行自10月17日以来累计减持918.80万股,花旗银行、摩根士丹利国际等减持也较为明显[15][17][19]
“潮玩之王”业绩狂飙,股价却大幅回调丨港美股看台
证券时报·2025-10-27 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