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两天谈判,中美贸易战出现转折点,美国100%关税威胁撤了
搜狐财经·2025-10-28 01:06

中美贸易谈判成果 - 美国财政部长表示“不再考虑”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持续数年的贸易拉锯战在吉隆坡谈判中找到突破口 [1] - 双方达成共识将履行内部报批程序,以确保原定于11月10日到期的对等关税暂停期得以延长,避免额外加征24%的关税 [12] - 美国贸易代表表示双方正就一项贸易协议提案的最终细节进行讨论,谈判已进入最后阶段 [12] 中国稀土的战略地位 - 中国原定于11月8日起对部分稀土相关产品实施出口管制,美国国防部报告显示其军工稀土需求超过70%依赖中国 [3] - 美国F-35战斗机的发动机涂层、英伟达芯片的散热材料都离不开中国稀土,美国重建完整供应链需要8到10年时间 [3] - 稀土管制成为中方在谈判中的重要筹码,促使美方重新权衡关税威胁的实际意义 [3] 中美利益交换焦点 - 芬太尼合作成为双方交换利益的焦点,中方承诺加强对芬太尼相关化学品的出口管制 [3] - 作为交换,美方松动了半导体设备、AI芯片设计工具等高科技产品的出口限制 [3] - 2025年7月,德国西门子公司收到美国政府通知,美国已取消对中国芯片设计软件的出口限制 [9] 美国农业与消费者压力 - 美国大豆库存因对华出口停滞同比暴涨27%,农民面临数十亿美元损失,2025年9月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量降为零创七年来首次 [5] - 作为回应,中方同意恢复采购美国大豆,但强调这是市场选择而非单方面让步 [5] - 对华加征关税已使美国家用风扇价格涨幅达83%,家电家具普遍涨价20%以上,若155%关税实施美国消费者成本增量将超千亿美元 [5] - 进口车平均售价将上涨8%,国产车因零部件成本上升也将上涨约3%,成本最终由美国消费者承担 [5] 全球供应链格局变化 - 贸易战推动中国企业向东盟国家、墨西哥等转移,2022年越南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达600亿美元,对美国的贸易顺差高达950亿美元 [10] - 中国对越南出口的中间产品占比高达73.8%,供应链的重新布局正在改变全球贸易格局 [10] 谈判策略与内部因素 - 谈判中中方代表自信从容,美方代表不愿与媒体互动,反映出双方在谈判桌上的地位变化 [7] - 美方曾要求更换中方谈判代表但未果,这被解读为向美方传递的强烈信号 [7] - 特朗普政府内部在对华政策上存在分歧,财政部主张谈判而商务部主张施压,内部博弈让美方立场摇摆不定 [7] - 美国最高法院拟于11月初裁定对华关税是否违宪,若判决不利美方可能被迫单方面取消部分关税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