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美国连签3份协议,东南亚三国同意对美出口稀土,中方需要提高警惕
搜狐财经·2025-10-28 03:35

协议签署概况 - 美国总统特朗普于2025年10月26日与马来西亚、柬埔寨、泰国签署一系列贸易与关键矿产协议 [1] - 协议签署背景是中国收紧稀土出口政策,美国旨在加速重塑亚太供应链格局,减少对中国稀土的依赖 [1] - 协议内容涉及关税减免和关键矿产供应链合作,马来西亚已同意不禁止或限制对美稀土出口 [1] 协议具体条款与交换逻辑 - 美国将对泰国、马来西亚和柬埔寨维持19%的关税税率,但对特定产品实施零关税 [3] - 作为回报,三国承诺移除贸易壁垒,为美国商品提供优惠市场准入,并在关键矿产供应链上合作 [3] - 美国对马来西亚出口的航空航天设备、药品、棕榈油、橡胶等主要商品实施关税豁免 [3] - 泰国承诺取消约99%的美国商品关税壁垒,并放宽美国企业在泰电信行业的外资持股限制 [3] - 柬埔寨在协议中作出了类似让步 [3] 全球稀土产业格局 - 中国在全球稀土产业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控制着全球70%的开采量和90%的精炼产能 [5] - 稀土对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智能制造和国防科技工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5] - 美国担忧供应链安全,推动来源多元化成为其核心战略,避免中国实施稀土管制是优先要务 [6] - 美国国防和高科技产业,从F-35战机、导弹系统到智能手机和电动汽车,都离不开稀土元素 [6] 东南亚三国的战略考量 - 马来西亚拥有约1610万吨稀土储量,但已禁止稀土原矿出口 [8] - 马来西亚采取平衡策略:一方面与中国企业洽谈稀土加工合作,另一方面与美国签署出口协议 [8] - 泰国生产的氢氧化镧90%销往中国,汽车产业既需要美国市场,也离不开中国的制造合作,强调"平衡外交" [8] - 柬埔寨经济对外依存度高,中国是其最大投资来源国,通过有限让步避免被美国列入"黑名单" [8] 中国的应对策略与优势 - 中国掌握稀土精炼核心技术,这是任何国家短期内难以替代的优势 [10] - 中国与东盟的矿业合作已超越资源买卖,包括技术培训(每年培训数百名东盟技术人员)和卫星遥感数据提供 [10] - 中国可通过加快在东南亚的精炼产能布局,将技术合作与资源获取相结合,同时完善国内稀土回收体系 [10] - 中国商务部明确稀土管控是"规范出口而非禁止出口",对符合规定的申请依法批准,甚至建立"绿色通道" [10] 全球供应链重构挑战与趋势 - 美国稀土冶炼能力远未恢复到自给水平,而东南亚国家在稀土加工技术上仍依赖中国 [12] - 日本拨款6.5亿美元用于从EV电池中回收稀土 [12] - 欧盟的《关键原材料法案》要求到2030年,15%的稀土消费来自回收的国内来源 [12] - 中国通过《稀土管理条例》强化资源法治化管控,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12] - 福特因钕铁硼磁体断供停产、越南光伏企业因稀土通关延迟产能暴跌,印证有矿无链的困境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