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创纳新 有容乃大——科创板成长层设立之后,迎来首批三家IPO企业
上海证券报·2025-10-28 04:32

科创板“科创成长层”设立与首批公司上市 - 10月28日,西安奕材、禾元生物、必贝特三家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成为首批增量的“科创成长层”公司 [1] - 至此,科创成长层公司达到35家,科创板上市公司总数达到592家 [1] - 此次上市标志着6月18日中国证监会推出的“1+6”深化科创板改革政策措施落地,该政策包括设置科创成长层并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 [1] 禾元生物 公司里程碑与产品突破 - 公司于10月28日在科创板上市,成为科创成长层首批新注册上市企业 [2] - 公司研发的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水稻)奥福民于今年7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成为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重组人血清白蛋白产品,该产品上市当日,公司科创板IPO注册生效 [2] - 公司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产业化基地规划于明年投入使用,将年产120吨原液 [2] 技术与研发历程 - 公司“稻米造血”技术通过提取、纯化稻米原料,获得纯度达99.9999%的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将稻米中白蛋白表达量从10克/公斤提升到30克/公斤 [6] - 技术攻坚始于2006年,历经近20年,2011年团队实现每千克糙米提取2.75克白蛋白,为达到临床级纯度,团队迭代37套方案攻克从99%提升至99.9999%的难关 [5][6] - 2017年,公司董事长杨代常成为全球首位注射者,亲自进行产品试验,推动了临床试验进程 [6] 市场定位与行业影响 - 人血清白蛋白是广泛应用于肝硬化腹水、烧伤等领域的“救命药”,目前国内60%以上用量依赖进口,一瓶50克装售价400多元,严重肝硬化患者月支出可能近万元 [3] - 公司的技术颠覆了传统白蛋白生产方式,可有效替代血浆提取,解决传统方法存在的潜在病毒污染风险、成本高和规模化瓶颈 [3] - 公司上市被视为积极信号,有望吸引更多长期资本关注医药行业,促进资本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 [8]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将以登陆科创板为契机,发挥水稻胚乳细胞表达平台的技术优势,推进募投项目建设 [8] - 未来将专注于“稻米造血”技术的迭代与优化,并拓展更多适应症,研发更多基于水稻平台的生物药 [8] 必贝特 公司概况与核心产品 - 公司于10月28日在科创板鸣锣上市,成为科创成长层首批新注册企业之一 [9] - 公司聚焦肿瘤与代谢性疾病领域,核心底气来自全球首创药物伊吡诺司他(BEBT-908),该药作为全球首创的HDAC/PI3Kα双靶点抑制剂,已于2025年6月获附条件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成人患者 [11] - 公司管线还包括处于或已获准开展Ⅲ期临床的BEBT-209、BEBT-109,以及5个处于Ⅰ期临床阶段的项目 [12] 技术平台与研发能力 - 公司已成功构建覆盖siRNA药物设计、筛选、化学修饰、体内外药效评价及生产的全流程一体化平台 [12] - 基于该平台研发的全球第二个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siRNA药物BEBT-507正在开展一期临床试验 [12] - 公司构建了三大具备全球自主知识产权的小核酸递送体系,包括面向肝脏的GDOC系统、面向神经元的POC系统和面向肾脏的POC系统,已提交33项小核酸相关发明专利,其中7项已获授权 [12] 发展战略与融资用途 - 公司自2021年起明确停止新的me-too项目,集中资源做First-in-Class项目 [14] - 此次科创板上市募集资金16亿元,拟重点投向新药研发、研发中心与制剂产业化基地等关键项目 [15] - 近期目标是在未来三年内推动BEBT-908、BEBT-209、BEBT-109相继上市,力争于2027年实现盈利;长期目标是加快国际化布局 [15] 西安奕材 行业地位与产能规模 - 公司产能位居中国境内第一、全球第六,截至2024年末,第一工厂产能提升至60万片/月以上,与第二工厂合并口径产能达到71万片/月,约占全球12英寸硅片产能的7% [17][19] - 客户遍及海内外主流晶圆厂,截至2025年6月末,已通过验证的客户累计161家,已通过验证的测试片超过490款,量产正片超过100款 [21] - 公司外销收入占比稳定在三成左右,是中国少数几家实现12英寸硅片规模化出口的企业之一,期望未来海外与国内营收能达到五五分的结构 [21][22] 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 - 公司产品核心指标已与全球五大厂商处于同一水平,已授权境内外发明专利数量位列国内行业第一 [18] - 基于拉晶、成型、抛光、清洗和外延五大核心工艺组建全球研发团队,并制定了差异化的技术路线和知识产权布局战略 [18] - 公司产品已量产用于2YY层NAND Flash存储芯片、先进际代DRAM存储芯片和先进制程逻辑芯片;更先进制程产品已在主流客户验证 [21] 募投项目与未来规划 - 此次IPO拟募集资金49亿元,将全部用于硅产业基地二期建设 [23] - 预计到2026年,两个工厂合计可实现120万片/月产能,可满足中国内资晶圆厂2026年321万片/月12英寸晶圆产能的37%,全球占比达到10%以上,正式跻身全球头部厂商 [23] - 公司预计于2027年左右实现盈利,到2035年计划打造2至3个核心制造基地,致力于成为全球头部企业 [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