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投资吸引力下降,内外部压力重重,巨量资金转移海外引德国担忧
环球时报·2025-10-28 06:55

产业外流规模与趋势 - 过去5年间德国企业平均每年向海外投资超过2000亿欧元,过去几十年累计流出达34520亿欧元 [1][7] - 70%的德国能源密集型企业正在将投资转移到海外,31%的受调查企业正积极将生产转移或扩展到欧洲以外地区 [1] - 42%的受访企业更愿意投资德国以外的欧洲国家,或将德国本土投资项目延后实施 [1] - 2024年外国企业在德投资总额为232亿欧元,与资本流出形成鲜明对比 [7] 外流动因:成本与政策压力 - 欧盟气候政策导致碳排放证书价格持续上涨,企业为每吨碳排放支付的费用已成为沉重负担 [4] - 德国政府2026年计划为企业补贴65亿欧元电网费用,但对电力密集型行业影响微乎其微,例如洛伊纳化工园仅获448万欧元补贴,仅相当于其电力成本的2%至3% [4] - 约80%的受访企业对新政府能否改善经营环境持悲观态度,政策不确定性打击企业信心 [4] - 德国化工企业工厂产能利用率仅为71%,远低于82%的盈利门槛 [5] 外流动因:外部竞争与市场需求 - 美国特朗普政府上调关税对德国出口造成压力,美国是德国核心市场,2024年德国出口总额的超过10%发往美国 [2][8] - 德国央行预计,到2027年美国的关税政策可能导致德国国内生产总值下降1.5个百分点 [8] - 德国经济未能复苏,德国央行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经济将停滞不前,企业持续看低需求预期 [5] - 2022年至2024年德国出口额下降4.2%,反映出成本上升及亚洲竞争对手崛起导致的竞争力下降 [2] 行业影响与案例 - 德国化学巨头拜耳今年二季度净亏损同比增加6倍,达1.99亿欧元 [2] - 特种玻璃制造商肖特已调整投资策略,过去两年投资决策更有利于产能在德国以外国家落地 [5] - 巴斯夫正在中国广东省湛江市建设新一体化生产基地,公司声称未来希望在能看到市场持续增长的地方投入生产,预计到2030年亚太地区将占全球化工市场的70%左右 [8] - 欧洲钢铁制造商安赛乐米塔尔称其正面临来自欧盟以外持续涌入的不公平进口产品 [5] 长期竞争力挑战 - 德国创新机制已显得十分迟缓,任何想在德国建厂的计划从规划到投产通常需要5到7年时间 [7] - 中国拥有高铁、5G网络、智能港口和大量顶尖科研机构,每年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数万亿美元,日益成为世界创新中心 [7] - 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士也在大量离开德国,德国必须尽快恢复成为有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 [7] - 2021年底至2024年底德国国内生产总值停滞不前,主要原因是制造业出口下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