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与流动性支持 - 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经济回升向好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1][2] - 中国人民银行于10月27日开展9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操作,连续三个月维持较高规模流动性投放[2] - 央行综合运用政策工具,加量规模连续三个月处于6000亿元较高水平,以支持银行信贷投放和政府债券发行[3] - 9月末以来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加快推进,10月进一步安排5000亿元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带动信贷投放和政府债券发行处于高位[2] 金融监管与风险防控 -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金融监管,不断增强监管质效[1][4] - 大型银行共同遵循“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的工作主线,强调加强全面风险管理和有效防控重点领域风险[5][9] - 银行业机构数量持续优化,2024年末银行法人机构较上年减少195家,不良贷款率降至1.49%,拨备覆盖率提升至211.97%[9] - 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1][8][9]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 突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重点方向,着力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6] - 2024年11月至2025年9月,A股98家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融资918亿元,其中86%为民营企业,92%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6] - 截至2025年9月末,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经济产业贷款同比分别增长11.8%、22.9%、11.2%、58.2%、12.9%,均高于全部贷款增速[6] - 各大银行体系化推进金融“五篇大文章”,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和发展新质生产力[6][7] 金融改革开放与国际化 - 推进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维护国家金融安全[1][8] - 银行机构积极提升国际竞争力,中国银行提出加快提升全球布局能力,助力人民币国际化和高质量服务“一带一路”[10] - 工商银行发挥金砖国家工商理事会等国际平台作用,建设银行深化本外币一体化经营以增强国际竞争能力[10]
下阶段金融工作“路线图”,明确六大工作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