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三星“分享村庄”项目通过产业帮扶与人才振兴相结合的模式 成功将陕西富平县湾里村的柿子产业从低价值原料生产升级为年产值超800万元的多元化产业生态 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持续路径 [1] 产业发展与产值变化 - 湾里村柿子产业年产值突破800万元 从过去价格低至0.3元/斤甚至烂在树上无人问津 发展为涵盖柿饼、冰柿、柿漆、柿染、文创、旅游的庞大产业生态 [1] - 合作社成立后收购价从往年0.7元/斤提升至2元/斤并逐年上涨 标准化晾晒棚和冻库的建设激发了村民积极性 [4] - 2024年现代化智能工厂投用 国内领先的清洗分选线实现鲜柿洁净处理一气呵成 创新削皮去蒂机使单日削皮量从人工2000斤翻倍至4000斤 [8] - 专利晾晒系统有效破解霉变难题并将柿饼上市周期提前20天 显著提升产品价值与市场竞争力 实现从“靠天做柿”到“智能产柿”的转变 [8] 产业链延伸与创新 - 项目挖掘柿子全生命周期价值 利用昔日落地腐烂的青柿子开发柿染产业 柿漆订单已排至明年 需求量高达100吨 [8] - 柿染工坊主理人通过线上平台打开柿染产品销路 月销售额突破十万元 证明了非遗产品的市场价值 [11] - 智能工厂是柿子产业标准化与规模化、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助推器 [9] 人才引进与梯队建设 - 项目激活当地产业与人才内生动力 形成“人才支撑产业 产业反哺人才”的良性循环 [1] - 吸引职业经理人、返乡能人、外部创客等多类人才 如原建筑包工头返乡参与合作社并出资9万元 原职业学校副校长全职投入村庄运营 [3][6] - 村带头人通过访韩活动汲取经验 推动产业链延伸和“和合共生”理念落实 [6] - 形成“本土人才 + 返乡人才 + 外部创客”的人才梯队 包括领头人、实干家和新创客 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共振 [11] 合作社与组织化建设 - 中国三星与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通过实地调研后落地柿饼产业设施 定位为实现弯道超车 从农民参与和产业升级角度构建村庄产业竞争力 [3] - 成立富平县促发柿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让分散农户抱团发展 尽管初期动员村民入股仍差近20万元 [3] - 合作社推动柿饼产业标准化、品牌化 运用现代化运营思维提升产业价值 [8]
“小柿子”撑起村民“钱袋子” 三星“分享村庄”点柿成金
第一财经·2025-10-28 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