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钠电池将进入规模应用阶段
行业前景与商业化路径 - 钠离子电池产业已进入从样品验证到商业化落地的关键阶段 [1] - 2026年钠电池将进入规模应用阶段,商业价值开始凸显 [1] - 随着规模扩大与能量密度提升,钠电池成本有望在未来两三年内降低一半 [1] 技术优势与应用场景 - 钠离子电池具有功率高、低温性能好、安全性高和成本低等优势 [1] - 应瞄准混合动力汽车、UPS、调频储能、铅酸替代等应用场景 [1] - 钠电池在低温性能与安全性方面总体优于锂电池,与锂电池形成互补,并在多个领域具备替代铅酸电池的潜力 [2] - 聚阴离子型磷酸盐正极材料因其结构稳定、安全性高,适合钠离子电池在宽温域与高倍率场景的应用 [2] 产业发展与标准建设 - 当前产业逻辑正从价格颠覆回归价值创造,钠电池应聚焦其快充、低温与长寿命特性,在特定性能市场率先突破 [1] - 我国钠离子电池标准化工作稳步推进,目前已发布2项国标,另有11项国标及行标正在制定中,我国牵头的4项钠电池国际标准也正在起草 [2] - 标准制定过程中对44家企业生产的钠电池进行了试验验证 [2] 产业链关键参与者 - 第六批钠离子电池测评通过单位包括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钠能源(扬州)有限公司 [3] - 首批钠离子电池低温性能测评参与单位包括上海汉行科技有限公司、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等5家 [3] - 第二批钠离子电池循环寿命1000次测评完成单位为湖南德赛电池有限公司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