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聚焦与核心观点 - 公司自2024年底起进行系统性战略调整,通过出售美国及英国细胞与基因疗法业务、减持参股公司药明合联股份以及剥离国内临床板块业务等操作,主动剥离非核心资产 [1] - 战略调整的核心逻辑在于主动聚焦,将资源、资本与精力汇聚到最具竞争力的一体化CRDMO模式上,旨在强化平台型企业的护城河 [2] - 战略聚焦的成效已在2025年前三季度财务表现中得到验证,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2.5%,经调整Non-IFRS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3.4%,持续经营业务在手订单同比增长41.2% [3] 股东价值创造 - 2025年内公司实施了总额近68.42亿元人民币的股东回报计划,相当于2024年全年归母净利润94.5亿元的72% [7] - 回报计划具体包括:2024年度常规现金分红约28.32亿元、2025年回报股东特别分红约10.10亿元、两次总额20亿元的A股注销式回购以及2025年中期分红10亿元 [5][7] - 强大的现金创造能力是慷慨回报的支撑,2024年自由现金流达创纪录的79.8亿元,2025年前三季度经营现金流同比增长35%至108.7亿元,预计全年自由现金流将达80-85亿元 [8] - 公司上调了2025年全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增长指引至17-18%,为现金分红提供了扩大的基数 [10] 资产剥离与资本优化 - 出售连续亏损的细胞与基因疗法业务,直接提升了公司整体的毛利率和净利润率,使财务模型更健康可预测 [13] - 减持明星ADC子公司药明合联的股份累计回收超五十亿港元现金,此举是典型的资本循环与价值兑现策略,旨在将投资回报转化为驱动核心业务增长的燃料 [1][14][15] - 同步出售临床CRO与SMO业务,原因是该业务高度依赖“人”且具有本地化特征,难以形成可复制的体系化能力,同时数据敏感性增加了合规不确定性 [16] - 资产剥离的核心目的是优化资产组合,提高资本回报效率,让资源与管理精力更集中于一体化CRDMO主业 [12][16] 运营效率与核心竞争力 - 公司运营效率实现指数级提升,新车间从投产到满负荷运转的周期从2017年的约2年缩短至2024年的仅2个月,形成了“药明速度” [20] - 自主开发了数字化内部管理系统,能实时对全球40个车间、超过800台反应釜的全年逾3万批次生产任务进行最优化排程,体现了“药明精度” [21] - 卓越的运营能力是承接庞大在手订单的关键,截至2025年9月底在手订单达598.8亿元,并能高效转化为现金流和利润 [19][22] - 以寡核苷酸和多肽为主的TIDES业务成为新增长引擎,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双位数强劲增长,传统小分子业务商业化分子数历史上首次达到80个,前三季度小分子D&M收入同比增长14% [10] 业务飞轮与未来展望 - 公司正打造一个自我强化的业务飞轮:卓越运营能力确保高效交付与客户黏性,带来强劲财务表现与现金流;现金流用于股东回报和再投入核心平台;平台能力提升后吸引更多项目,飞轮加速 [23] - 通过“向内聚焦”应对不确定性,未来价值增长将更取决于内部飞轮的转速,即对卓越运营、资本配置和核心平台能力的持续强化 [24]
聚焦CRDMO后给药明康德带来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