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前三季度增加值达6700亿元,北京金融业再亮相
北京商报·2025-10-28 15:08

文章核心观点 - 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召开,凸显北京作为国家金融管理中心的地位,其金融业发展以“五篇大文章”为指引,构建了政策协同、高水平开放与科技创新相结合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1][10] 政策框架与协同 - “五篇大文章”政策框架围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大方向,旨在实现金融资源对实体经济的精准滴灌 [2] - 北京是全国首个在省级层面系统落实“五篇大文章”的地区,构建了“1+N”的完整政策框架,强调跨部门和多金融工具的协同 [2] - 政策协同效应显著,截至2025年6月末,北京市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贷款余额达6.8万亿元,增速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5.2个百分点 [3] 科技金融领域进展 - 截至2025年8月末,北京市科技贷款余额超4万亿元,科技型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30.9%和14.3% [3] - 北京股权交易中心“专精特新”专板自2023年8月开板以来,已支持超960家中小企业,累计融资规模突破300亿元 [3] - 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已设立基金14只,落地规模超130亿元,认缴规模及落地项目居全国前列 [3] 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成效 -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中心累计成交量超320万吨,累计成交金额突破2.67亿元 [4] - 普惠金融方面,创新型中小企业首贷贴息比例提升至40%,通过“畅融工程”举办55场活动,服务金融机构616家次,对接企业817家次 [4] 养老金融与数字金融发展 - 个人养老金账户数及缴存资金规模居全国试点城市前列,商业养老金试点有效开户11.6万户,资产规模达257.4亿元 [4] - 北京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累计发布31个项目,19个顺利“出箱”,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有28个项目进入试点,13个转为常态化运营 [4] 高水平对外开放实践 - 通过“两区”建设推动金融开放从“要素流动型”向“规则制度型”转变,引进中外资金融机构数量接近200家 [6] - 法巴天星财险于2024年10月获批落户,高盛中国证券成为2025年北京首家取得基金销售牌照的外商独资证券公司 [6] 跨境金融创新与成效 - 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升级,惠及1700家成员企业,跨境收支规模超1500亿美元,累计为企业节约成本超10亿元人民币 [7] - 北京地区支持办理本外币合一账户业务的银行网点超700家,累计开户近11万户 [7] - 2024年北京地区涉外收支规模增长67.4%,达2.4万亿美元,占全国16.9%,2025年上半年跨境人民币收支达6.2万亿元,占比提升2.5个百分点 [7] 金融科技创新与应用 - 数字人民币试点深化,累计开立个人钱包近2000万个,累计交易5.4亿笔,金额近3000亿元,支持受理商户近200万家 [8] - 应用场景拓展至境外支付示范区、科技企业并购贷款及担保贷款,实现了资金的封闭管理和自动还款 [8] - 中关村科创金融服务中心升级至2.0版本,支持企业数量由1万家扩大至超3万家,升级后一个月内落地首批3笔科技研发贷,金额合计2亿元 [9] 金融业整体经济贡献 - 2025年前三季度,北京金融业增加值达6700亿元,同比增长9%,占GDP比重17.4%,拉动全市经济增长1.5个百分点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