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打造50亿产业,老工业城寻求“天空突围”
齐鲁晚报·2025-10-28 15:36

文章核心观点 - 薛城区通过系统的顶层设计、精准招商和全链服务、应用场景拓展及人才培育,正全力打造低空经济产业集群,并已取得显著进展,其发展模式为区域低空经济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1][3][7][8] 顶层设计与产业集群 - 薛城区出台《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计划到2027年建成集生产制造、创新研发等六大基地和飞行智慧指挥中心于一体的产业示范区 [1] - 枣庄低空经济动力谷总占地970亩分三期推进,一期建成15万平方米高标准厂房,二期2万平方米厂房仅用50天完成主体封顶,刷新建设速度 [2] - 园区已落地7个项目,形成“无人机整机+核心零部件+核心动力及控制系统”的制造集群,其中航景创新和马威动力两家企业入选2025中国新晋未来独角兽企业 [2] 精准招商与产业生态 - 招商策略围绕低空经济重点产业,发挥链主企业作用,采用基金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并建立项目全流程管理台账以保障项目快速落地 [3] - 出台《招商引资全流程推进工作机制》,对项目“接、选、盯、落”实施全过程管理,加强部门协同以形成推动项目签约落地的合力 [3] - 企业间形成协同发展关系,例如航景创新的FWH-3000无人直升机最大起飞重量2.5吨可批量生产,协氢科技的小型风冷氢燃料电堆掌握全链路技术,金朋达靶机中高端市场占有率超70% [4] 应用场景拓展 - 薛城区依托中电科翌智航飞控平台,实现了12.5万亩春季小麦“一喷三防”的智能化统防统治 [6] - 引进中科云图智航无人机遥感网项目,提升了应急消防、水利巡查等领域的智慧化管理水平,目前已科学筛选16个点位完成无人机机巢基础施工并于10月下旬试运营 [6] - 根据规划,到2027年将开拓30个应用场景,打造5个以上可复制案例 [6] 人才培育体系 - 在园区内建立低空飞行器产业学院,采用“1.5+1+0.5”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即一年半在校理论、一年工厂半工半读、半年顶岗实习,实现无缝对接就业 [7] - 学院在校学生约150人,与园区内航景、金朋达、协氢等企业建立了“零距离”联动机制,教学场景丰富,包括无人机组装模拟拆装操作 [7] 产业发展规划 - 根据规划,到2027年薛城将聚集低空经济链上企业30家以上,产业规模突破50亿元 [7] - 到2030年,力争实现全类型工业无人机制造能力和动力系统核心部件全产业供应 [7] - 计划建设低空飞行智慧指挥中心,打造覆盖全面的县域低空智联网,旨在成为全省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示范样板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