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国首个40万吨干散货数智码头投产
齐鲁晚报·2025-10-28 15:34

项目投产与战略意义 - 山东港口青岛港第二座40万吨矿石码头于10月27日正式投产,成为全国首个拥有40万吨干散货数智码头、北方首个拥有双40万吨矿石码头配置的港口[1] - 新码头是《青岛港总体规划(2035年)》核心项目,旨在推动港口功能从“运输枢纽”向“供应链枢纽”升级,以应对国际船舶大型化趋势和首座40万吨码头接卸量突破4000万吨、泊位利用率达90%的能力饱和问题[2] - 项目投产后将新增码头通过能力1600万吨/年、提升堆存能力1000万吨,助力“双40万泊位”年通过能力突破5600万吨,相当于搭建一条“全天候、高效率”铁矿石运输大动脉[3] 码头设施与技术能力 - 码头建设1个30万吨级铁矿石泊位(水工结构按靠泊40万吨散货船设计),配备2台3500吨/小时卸船机、1条10500吨/小时皮带流程,配套堆场总面积131万平方米(前方29万平方米、后方102万平方米)[3] - 与已有码头联动后,将具备6台3500T/H卸船机、3条10500T/H卸船流程作业能力,配套14台10500T/H堆取料机及350万平方米堆存堆场,实现双泊位同时靠泊和接卸[9] - 码头采用高压永磁直驱变频一体机驱动,可提升效率10%、降低能耗20%、减少维护成本30%以上,实现皮带机全流程软启动和智能调速[8] 数智化创新与应用 - 码头集成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率先开发应用智能干散货码头通用操作系统(iGTOS),实现全流程实时监测、智慧决策和数字化感知[4] - 通过“一人多机”“一人一流程”控制模式,实现卸船机、堆取料机等全机种自动控制,节约人工20%,并提高码头运营效率10%[8] - 项目首创水运工程智慧化数字管理平台,依托BIM建模优化施工参数,推动工期缩短4个月[5] 运营效率与服务提升 - 董家口港区首座40万吨矿石码头截至2025年9月接卸超460艘次40万吨级大船,总量达1.6亿吨,持续领跑全国沿海港口[7] - 新码头将拓展多国别混矿、保税铁矿石筛分中转等新业态,打造接卸、仓储、加工、配送一体化全产业链服务体系[9] - 通过智能排泊和科学制定生产计划,提高码头整体作业效率,并实现货物全程跟踪、定制化客户服务,压缩中间环节以降低客户成本[14]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计划实现“六大数智化新突破”,包括打造全球效率最高、工艺最全的干散货“双40万”智慧码头,以及首创多港融合的智慧管控平台[9][10] - 构建全货种、全机型、全场景智能协同作业模式,覆盖所有散货作业场景,提升综合作业效率和安全水平[11] - 建立基于AI技术的设备智能运维体系,实现故障预测和全生命周期管理,并打造“氢+风+光+电”零碳绿色示范码头[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