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5年估值百亿,英伟达AMD大佬,抢夺“国产GPU第一股”
36氪·2025-10-28 18:22

公司投资与市场表现 - 和而泰于2020年参与投资初创公司摩尔线程,但仅参与了早期两轮融资后未再跟投 [1][2] - 该笔投资在5年后显著提振和而泰股价,推动其股价在4天内出现3个涨停板,一年内上涨接近两倍 [3] - 摩尔线程已完成上市辅导,有望成为“国产GPU第一股”,沐曦股份同样完成过会,燧原科技和壁仞科技也在推进IPO,形成国产GPU热潮 [3] 核心团队背景 - 摩尔线程创始人张建中曾任英伟达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经理14年,在其任内英伟达中国市占率从2008年不到50%提升至2020年80% [4][6][7] - 沐曦股份创始人陈维良曾任AMD上海公司高级总监十余年,主导完成15款高性能GPU产品流片与量产 [7] - 摩尔线程核心高管团队均来自英伟达,包括市场生态、GPU架构、销售等关键职位 [12][13][14][15][16][17] - 沐曦股份创始人陈维良创业时带走AMD两位核心高管彭莉和杨建,彭莉是AMD全球首位华人女科学家,杨建是AMD大中华区第一位科学家 [18][19][20] 公司发展历程与资本运作 - 摩尔线程2020年6月成立,12月获天使轮融资,百天内成长为独角兽,Pre-A轮融资额达数十亿元,不到300天推出首款GPU芯片 [8] - 摩尔线程IPO申请受理后88天完成过会,沐曦股份成立2个月即完成近亿元天使轮融资,两年半内经历七次增资八次股权转让 [9][10] - 2025年1-2月摩尔线程发生9笔股权转让,其中海松资本等机构股权转让价格达74元,显示上市前机构抢筹 [23] - IPO前摩尔线程融资估值达298.45亿元股东82家,沐曦股份估值210.71亿元股东124个 [25] - 天使轮股东沛县乾曜投资190万元,上市前持股市值达12.68亿元,投资回报667倍 [26] 产品与技术布局 - 沐曦股份产品矩阵覆盖AI训练推理、通用计算与图形渲染,包括曦思N系列、曦云C系列和曦彩G系列GPU产品 [28] - 摩尔线程走全功能GPU路线,拥有消费级显卡、企业级专业图形加速卡、服务器智算卡及SoC产品,致力于成为“中国版英伟达” [28] - 摩尔线程已推出四代GPU架构芯片,夸娥千卡智算集群可支撑千亿参数大模型训练,MTT S80为首款支持DirectX 12的国产显卡 [28][29][30] - 摩尔线程推出自有MUSA架构,集成AI计算、图形渲染、科学计算、视频编解码四大引擎,并与英伟达CUDA生态兼容 [32] 财务表现与运营指标 - 沐曦股份营收从2022年42.64万元增长至2024年7.43亿元,2025年一季度营收3.2亿元接近去年一半 [32] - 摩尔线程营收从2022年0.46亿元增长至2024年4.38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208.44%,2025年上半年营收7.02亿元超过去三年总和 [32] - 摩尔线程AI智算产品毛利率达90.7%,公司总毛利率从2023年26%上升至2024年71%,净亏损从2022年18.40亿元收窄至2025年上半年2.71亿元 [32] - 沐曦股份预计2025年1-9月营收同比增长437.36%至464.23%,2026年实现盈亏平衡,摩尔线程预计2027年实现盈利 [35] 市场地位与竞争态势 - 摩尔线程在国内GPU市场份额低于1%,MTT S80显卡对标英伟达2021年产品3060系列,在画面表现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36] - 摩尔线程营收高度依赖AI智算业务,2025年上半年该业务占比94.85%,凸显产品结构单一问题 [36] - 客户集中度极高,2025年上半年摩尔线程前五大客户贡献营收98.29%,其中第一大客户占比56.63%,沐曦股份前五大客户占比88% [37] - 2024年摩尔线程研发费用率高达310%,沐曦股份为121%,随着营收增长,研发费用率分别降至79%和68%,但仍处于高投入期 [39] 行业机遇与挑战 - AI产业处于发展早期,GPU芯片供不应求,沐曦股份2025年1-3月产销率达132% [39] - 国产GPU公司采用Fabless模式,未来发展需依赖中国产业链技术突破 [39] - 现阶段公司主要目标是抢占“国产自主可替代”市场机遇,与客户需求及同行赛跑是关键 [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