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马斯克AI百科上线首日演砸:遭遇宕机、抄袭、造假三连击
36氪·2025-10-28 19:08

产品发布与定位 - 埃隆·马斯克旗下推出由Grok AI驱动的在线百科全书Grokipedia v0 1,旨在打造一个更少偏见、致力于净化宣传的维基百科替代品[2] - Grokipedia于10月27日上线,但发布节奏比原定计划推迟一周,理由是需更多时间净化宣传内容[4] - 该产品目前仅有一个搜索框,风格极简,上线约一小时后便因流量远超预期而陷入瘫痪[4] 内容规模与来源 - Grokipedia宣称拥有88 5万篇文章,远不及英文维基百科800万条的规模[6] - 其内容似乎源自与X平台上Grok聊天机器人相同的大语言模型,可能抓取X数亿用户的实时帖子来撰写或更新文章[6] - 部分Grokipedia词条底部标注内容改编自维基百科,遵循知识共享许可协议,大量条目在上线初期与其维基百科对应条目如出一辙[13] 内容准确性与技术缺陷 - Grokipedia在事实上频频出错,例如在描述马斯克参与"美国DOGE服务"时,凭空捏造了一段人事变动[11] - 为佐证错误信息,该平台标注引用了BBC和半岛电视台的报道,但经核实这两家媒体从未在相关报道中提及相关人物[12] - 其运作机制完全依赖Grok大语言模型生成,继承了该模型的所有缺陷,包括虚构事实、传播阴谋论等[12] 立场与偏见争议 - 在"性别"词条中,Grokipedia强调基于生物性别的二元分类,与维基百科侧重社会、心理、文化层面形成尖锐对比[9] - 在变性医疗领域,Grokipedia断言相关科学证据有限且质量低下,而维基百科则明确指出该领域科学研究已积累数十年经验[9] - 在关于特朗普的词条中,Grokipedia巧妙规避了其接受卡塔尔豪华专机、推广同名加密货币等争议内容[10] - 在马斯克本人的词条中,Grokipedia不吝溢美之词,称赞其AI战略追求真相而非严监管,并引用自家xAI网站作为佐证[10] 行业模式与影响 - 维基百科依靠开放协作与共识构建模式,积累超过800万条英文条目,通过严格执行中立观点政策和社区辩论形成知识体系[14] - Grokipedia代表了一种由AI生成内容、通过算法进行事实核查的封闭系统,没有明确作者,用户无法直接编辑内容,是中心化、自上而下的知识生产路径[14] - 随着AI摘要和聊天机器人直接给出答案,维基百科的直接访问量今年已下降8%,而AI公司为训练模型进行的数据抓取请求却在激增[15] - Grokipedia的推出标志着人类知识生产模式来到历史性岔路口,是关于真相由谁定义、历史由谁书写的哲学命题[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