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21专访|邹骥:中国绿色转型最需弥合的差距是电力系统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10-28 20:34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绿色转型的核心挑战在于电网对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当前电网可容纳的风光发电量占比不足20% [2][4] - 未来十年中国年均绿色低碳投资需求约达6万亿元人民币,应优先聚焦已具备经济可行性的技术 [2][8] - 全球气候治理面临国际秩序变化、治理主体多元化等挑战,各国需拥抱新产业革命成果以推进转型 [2][10] 中国减排目标与路径 - 中国2035年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其中约四分之三为二氧化碳 [3] - 核心减排路径包括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推动能源结构转型两大方向 [3] - 细化为六大减排路径:可持续能源消费、电力系统深度低碳化、绿电电气化、非电能源燃料转换、负排放技术应用、非二氧化碳气体减排 [3] 电力系统转型挑战 - 电网稳定性与灵活性资源不足是当前可再生能源发展面临“并网难”的直接障碍 [4][5] - 传统电网依赖转动惯量,风光发电占比提升需新的稳定支撑因素如储能和电子调频技术 [5] - 电网转型需技术创新与电力市场重新设计,包括明确新激励机制和成本分摊方式 [5] 绿色投资规模与方向 - 中国电网年均投资规模约为7000亿至10000亿元人民币,未来投资重点将转向配网建设与微网发展 [6] - 全球清洁能源年投资规模约为2万亿美元,中国占比超过三分之一 [7] - 未来十年绿色低碳投资年均规模约6万亿元人民币,约占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10% [8] 全球气候治理格局 - 全球气候治理核心挑战包括联合国机制政治基础受损、治理主体多元化、需把握历史机遇 [9][10] - 治理主体从政府与公共资金扩展到企业、国际游资等,全球清洁能源投资已达2万亿美元 [10] - 循环经济首次纳入COP30议题,其资源高效利用理念与减排路径高度契合,需在具体行业落实 [11] 技术发展优先级 - 当前应优先推进已具备大规模部署条件且能产生经济效益的技术,如可再生能源、能效提升与电动车 [12] - CCUS技术捕集环节相对成熟,但封存环节尚处研发阶段,且整个过程能耗高,应作为长期技术储备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