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十五五”期间中国将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 改革重点涵盖编制、服务价格、薪酬制度和综合监管四个方面 [1][2] - 改革目标是健全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机制 促进分级诊疗 让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突出公益性和均衡性 [1] - 公立医院不仅是维持医疗服务公益性的主体 未来也将日益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5] 公立医院改革具体方向 - 编制改革:旨在保障公立医院稳定发展 解决人员编制存在较大缺口的问题 统筹编制内外医务人员薪资水平以缩小待遇差距 [2][3] - 服务价格改革:是解决公立医院公益性改革中资金分配效益的关键 需优化“药品耗材”、“检验检查”和“医疗技术服务”三者的比价关系 [3] - 薪酬制度改革:当前医生收入结构以绩效为主易诱导不合理医疗行为 改革方向是在医院收入稳中有升背景下增加医生固定薪资占比 [4][5] - 综合监管改革:将在增强医疗、医保、医药监管协同基础上 增加与市场监管、税务、审计等部门的联动 旨在提高监管效能和服务医院高质量发展 [5] 行业现状与挑战 - 公立医院存在不同区域、层级、科室发展不均衡问题 公益性保障机制有待强化 [1] - 部分医疗机构处于负债状态 一些价格调整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服务变化 相当比例医务人员未纳入编制管理 [2] - 南方某省省属公立医院今年二季度“医疗服务”收入占比同比下滑 而“检查服务”和“耗材”收入占比显著抬升 医生劳务价值待体现 [4] 未来发展重点 - 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 推进全民健康数智化建设 优化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和布局 [1] - 强化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原始创新导向 全链条推动高端仪器、生物制造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5] - 需完善相关评价体系 激发高水平医生投身基础与转化研究的动力 加快建立研究型医院 [5]
医改重点任务:深化公立医院“公益性”改革 | 解读“十五五”
第一财经·2025-10-28 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