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科创成长层设立与首批企业上市 - 科创板科创成长层于10月28日迎来首批3家新注册未盈利企业上市,标志着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迈出新步伐 [1] - 此次上市使科创成长层公司总数达到35家,科创板上市公司总数达到592家 [5] - 科创成长层是科创板"1+6"政策举措的核心,旨在为未盈利科技型企业提供上市新赛道 [4][5] 首批上市企业概况 - 首批3家未盈利企业为禾元生物-U(688765.SH)、西安奕材-U(688783.SH)、必贝特-U(688759.SH),均为"硬科技"企业 [1][5] - 禾元生物-U、必贝特-U采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属于生物医药行业 [5] - 西安奕材-U选择科创板第四套标准上市,隶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半导体行业 [5] 制度创新与改革背景 - 科创成长层的设置是响应提高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的政策导向,是新"国九条"、"科八条"等系列改革举措的落地 [1][5][7] - 科创板"1+6"改革通过差异化制度设计,破解未盈利科技企业融资困局,上市标准从"盈利导向"转向"未来导向" [4][7][8] - 改革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预先审阅等制度试点,审核效率和透明度明显提升 [5][7] 市场表现与融资成效 - 存量32家科创成长层企业在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37.79%,净利润大幅减亏71.23亿元 [6] - 截至9月底,共有16家次科创成长层公司发布再融资预案,合计拟募集资金295亿元,其中8家已完成发行,募集资金132亿元 [6] 企业对资本市场的评价 - 企业代表认为制度创新为其打开了通往资本市场的大门,使其得以借助资本力量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5] - 科技型企业的阶段性亏损并非经营不善,而是前期高研发投入所致,需要资本市场的制度包容性以应对全球竞争 [5] 中介机构角色转变 - 保荐机构的价值观从"盈利导向"转向"未来导向",更强调技术硬度、研发投入强度和商业模式潜力 [8] - 保荐机构角色从"合规把关人"转变为"价值发现者"和企业的长期合作伙伴,尽职调查重心转向技术审慎和未来展望 [8][9] 指数投资与市场生态建设 - 科创成长层的设立为开发更聚焦未盈利高研发企业的精准化指数奠定基础,为指数化投资提供更丰富的底层资产 [7] - 市场将着力培育耐心资本和长期资本,大力发展指数化投资,以营造"资金愿意来、企业留得住、投资者有回报"的生态 [10][11] 未来发展方向 - 监管层表示将坚持科创板"硬科技"定位,支持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更多前沿科技领域企业上市 [10] - 未来将深化发行承销、再融资、并购重组等领域的适配性改革,引导要素资源向科创领域集聚 [10]
科创板科创成长层首次“纳新”,A股包容度未来将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