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老龄化加速,65岁以上人口占比已达15.6%,预计2050年将达26%,养老金保值增值压力增加 [1] - 科技创新企业具有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特征,需要养老金等长期耐心资本支持 [1] - 养老金作为规模最大、期限最长的资金之一,应成为支持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的长期投资者,而非短线投机客 [3] - 需通过建立长周期考核机制、重构估值体系、完善风险管理等方式,培育养老金成为真正的耐心资本 [5][6][7] 养老金定位与机遇 - 养老金是专门为养老需求设计的金融产品,注重长期稳健性,资金锁定周期长,通过长期复利增长获取稳定收益 [3] -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养老金提供了广阔的投资空间 [3] - 新技术的快速迭代为资本市场注入活力,也给养老金投资带来丰厚回报,养老金融需积极关注和拥抱新技术机遇 [4] - 养老金融汇聚规模庞大、期限超长的稳定资金,需引导其流向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形成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实现资金保值增值的良性循环 [7] 养老金投资理念转变 - 养老金管理机构应从财务资本转变为运营价值的战略资本,其规模优势能引导估值体系重构,以应对数据算法等无形资产成为核心生产要素的挑战 [6] - 需重塑长期投资价值曲线,建立长周期考核机制,延长投资视野,实现从周期资本向跨周期耐心资本的转变 [6] - 风险评估应从关注短期价格波动的方差管理,转向覆盖全流程的动态风险管控,重点防范无法跑赢长期通胀和错失时代增长红利的风险 [6] 市场生态与支持工具 - 应大力发展适配长期资金需求的金融工具,如长期限债券、基础设施REITs及跨周期股权投资基金,以匹配养老金久期 [7] - 需完善科创企业信息披露标准,强化非财务与长期价值相关信息的披露,增强市场透明度与资产可定价性 [7] - 应推动形成基于长期业绩的考核激励机制,引导资产管理机构践行长期投资,为养老金创造更友好的市场环境 [7]
2025金融街论坛|当银发潮遇上科技革命,养老金如何解题“长钱长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