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化工凉了?巨头集体跑路,10万岗位蒸发,中国化工杀出重围
搜狐财经·2025-10-28 22:37
鲁尔区的烟囱曾是德国工业的象征,莱茵河畔的化工园区昼夜不息的机器声,撑起了德国八分之一的工 业产值。 如今却被一股寒意笼罩,英力士关厂、壳牌重组、赢创大规模裁员,10万个直接岗位悬在半空,曾经的 化工巨头们纷纷 "用脚投票"。 这不是短暂的行业波动,而是一场关乎生存的生死战。 德国化工真的要 "凉" 了? 成本压垮德国化工的"生存底线" 一边是成本飙升,一边是对手围堵,德国化工企业的利润空间被压缩到极致。 对德国化工企业来说,2022年是命运的分水岭。 在此之前廉价的俄罗斯天然气是它们的 "生命线",天然气占化工生产能源消耗的40%,而当时俄罗斯天 然气的到岸价,仅为现在的1/3。 可随着能源格局突变,德国天然气价格一路飙升,威斯特法伦州一家中型化工企业的负责人算了笔 账:"以前每月能源支出300万欧元,现在要花900万,利润直接被吞噬。" 雪上加霜的是欧盟的碳交易体系。 英力士科隆工厂每年光碳抵消费用就高达9000万至1亿欧元,相当于工厂全年净利润的八成,维持现状 都只能勉强收支平衡。 而反观亚洲、中东的竞争对手,中东天然气成本是德国的1/5,还不用承担高额碳成本,产品价格比德 国同类产品低15%-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