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智技术催生金融风险新形态 业内建言监管治理体系要跟上
证券时报·2025-10-29 02:08

金融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 - 金融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推动业务创新和服务质效提升,同时改变风险形态和安全边界 [1] - 风险防控进入精准化、程序化新阶段,海量数据分析技术降低风险预测难度,金融机构通过数据模型对潜在风险进行量化分析 [1] - 人工智能在信贷审批等领域的应用提升服务效率,但也带来算法偏见和模型黑箱等新问题 [1] - 金融机构需构建全流程、多层次、智能化风控系统,运用大数据技术搭建实时风险监测预警平台,精准评估系统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 [1] 数字技术对金融风险传导的影响 - 数字技术显著改变金融风险传导路径和传染速度,传统路径为“金融机构产品—市场—非金融机构—宏观经济” [2] - 数字技术使风险可能突然向平台乃至整个生态传染,信息传播与资金流动速度加快导致风险快速蔓延 [2] - 银行与云服务商、数据服务商、金融科技公司等第三方合作加深,其风险溢出效应显著增强 [2] - 同质化算法和模型的大量运用可能带来“羊群效应”,在高频交易、自动化做市和算法定价场景中增加市场共振概率和顺周期风险 [2] 监管与治理体系建设 - 金融监管部门需持续提升自身数智化水平,健全与数字技术发展相适配的监管机制和治理体系,平衡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 [1] - 系统推进金融法治建设,加快修订中国人民银行法,完善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发挥宏观审慎和金融稳定职能 [3] - 金融管理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需完善跨行业协同,推动金融数据、算法、算力等基础要素完善,强化数字技术标准构建和评估机制 [3] - 监管部门应通过创新友好型监管,在管住风险的同时为金融创新留下充足空间,使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国民经济发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