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美关税大战升级,最大赢家出人意料,美国难再排除中国
搜狐财经·2025-10-29 03:11

关税战的演变与影响 - 中美关税战始于2018年,美国以知识产权和贸易逆差为由加征关税,中国立即采取反击措施[1] - 2019至2020年关税层层升级,第一阶段协议仅为表面缓和,核心税率和结构未变[3] - 拜登时期政策表面延续,2025年特朗普回归后关税率飙升、免税取消,导致成本、通胀和供应链问题加剧[3][5] 美国战略目标与实际效果 - 美国旨在将中国排除出关键供应链,推动制造业回流并构建国家安全供应链[5] - 美国将平均关税率提高至37.4%,企业承担主要成本,消费者每户年负担增加约2400美元,通胀未迅速降温,制造业回流未达预期[5] - 供应链脱钩实施困难,新兴供应国如越南、印度实质是“换了外包装”的分工延伸,背后仍依赖中国元素[7] 中国经济的韧性与应对 - 中国进出口保持增长,前三季度总体进出口增长4%,出口增长7.1%,对非洲出口涨幅达56.4%,市场多元化见效[7] - 中国通过内需拉动、科技自主、产业链向高端迈进及数字贸易发展进行长期布局,供应链适应性强,制造从单点输出转向网络化协同[9][11] - 关税战加速中国产业升级,在芯片、新能源、AI等领域投入产出显著,部分产品实现从进口替代到出口竞争,人民币结算和数字贸易稀释单一市场风险[11][13] 全球贸易格局的再平衡 - 美国盟友在实操上选择务实与平衡,而非简单跟随“脱钩”话术,欧盟、东南亚、拉美均有各自考量[13] - 长期影响体现在企业结构、供应链布局和全球贸易格局的再平衡,相互依赖的现实被证实,中国通过多边市场和产业升级化解压力,美国承担通胀与产业回流的高昂成本[15] - 全球供应链与贸易秩序演变为一张裂而不断的新网络,中国再无被某一国轻易排除的风险[17] 未来博弈焦点与企业策略 - 未来博弈焦点转向技术标准、金融结算和第三方市场的话语权[18] - 企业需继续分散风险、重视成本结构和供应链韧性,政策层面需在开放与安全间找到实际落点,以避免在高税率和不确定性中互相消耗[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