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理念的战略地位 -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1] - 绿色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1] -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1]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 实现绿色发展需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关系,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2] - 必须坚守生态环境保护底线,不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经济发展[2] - 要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2][3] 中国发展模式转型的必要性 - 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造成大气、水体、土壤污染,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问题凸显[3] - 我国用几十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工业化历程,资源环境约束日益严峻[3] - 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绿色发展任务更加重要紧迫[3] 国际经验教训与竞争态势 - 西方工业化"先污染后治理"路径带来惨痛代价,如洛杉矶光化学烟雾等八大公害事件[4] - 美国、日本、欧洲多国将绿色制造作为赢得未来竞争的关键抓手[4] - 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也出台绿色制造发展战略,绿色转型成国际共识[4] 绿色发展的人民需求导向 - 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对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日益迫切[5][6] - 人民群众期待呼吸清新空气、喝干净水、吃放心食物、生活在宜居环境[6] - 绿色发展是连接改善生态环境、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纽带[6] 产业结构优化与绿色转型 - 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绿色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绿色改造[9] - 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变革,使绿色消费、低碳出行成为新风尚[9] -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9] 绿色发展实施路径 - 需将绿色发展理念贯彻到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领域环节[10] - 加快传统产业"智改数转",促进绿色低碳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涌现[10] - 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体系,构建有利于绿色转型的政策标准体系[10] 体制机制保障 - 实施纵横结合的综合补偿制度,促进保护地区与受益地区利益共享[7] - 完善市场交易机制,激发全社会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性[7] - 因地制宜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让优质生态产品获得合理经济回报[7]
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行动指南
经济日报·2025-10-29 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