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市场地位与规模 - 沪市科技创新公司数量占比从32%升至41%,市值占比从27%升至32%,新上市公司中近七成为科技创新企业 [1] - 截至2025年10月26日,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达589家,IPO募集资金9257亿元,再融资募集资金1867亿元,合计超1.1万亿元 [2] - 科创板重点服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占比超八成,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 [2] 产业集聚与研发投入 - 沪市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和新能源等产业公司数量较"十三五"同比接近翻番 [3] - 五年来沪市公司研发投入从0.64万亿元升至1.07万亿元,增幅66%,占全国企业研发投入规模近四成 [3] - 科创板公司累计形成专利12万项,研发强度中位数12.6%,2024年全年研发投入总额达1680亿元,是板块净利润的超3倍 [3] - 科创板集成电路上市公司约120家,涵盖芯片设计、制造、封测、设备、材料等全产业链环节 [2] 制度创新与包容性 - "十四五"期间科创板新增上市公司376家,其中包含37家未盈利企业、6家特殊股权架构企业、4家红筹企业和13家适用第五套标准的企业 [5] - 已有22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在上市后实现盈利,比例超四成 [5] - 20家第五套标准上市企业中,19家自研的45款药品/疫苗获批上市,16家公司营收超过1亿元 [5] - 科创板精简优化再融资条件,建立小额快速融资制度,并探索"轻资产、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 [5] 资本与人才循环 - 超六成科创板公司的创始团队为科学家、工程师等科研人才,近三成公司实际控制人兼任核心技术人员 [7] - 约九成科创板公司在上市前获得创投机构投资,带动形成"投早、投小、投硬科技"风气 [7] - 科创板指数体系达到29条,境内外跟踪产品161只,合计规模近2600亿元 [7] - 超六成公司推出2024年度现金分红方案,年度累计分红总额388亿元,超290家公司现金分红比例超过30% [7] 代表性公司案例 - 拓荆科技在科创板上市后步入发展快车道,上市首年即实现盈利且盈利能力持续增强 [2] - 迪哲医药适用再融资"轻资产、高研发投入"标准募得18.48亿元,其中10.4亿元投入研发 [5] - 芯联集成通过并购有望成为国内首家实现规模量产的8英寸SiC MOSFET企业 [6]
科创板“蝶变”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10-29 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