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从“有”到“优” 长护险制度全面推广面临挑战
金融时报·2025-10-29 09:46

长护险制度背景与现状 - 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2亿人,占总人口的15.6%,其中失能老人总数预计超过4000万人 [2] - 专业机构护理费用高昂,动辄每月数千甚至上万元,成为普通家庭的沉重负担 [2] - 长护险制度自2016年启动试点,截至2024年末已扩展至49个城市,参保群众近1.9亿人,享受待遇人数超146万人 [2] - 长护险累计筹集资金过千亿元,支出超过850亿元,减轻群众护理服务费用负担超500亿元 [2] 长护险制度推进与政策支持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3] - 2024年7月24日,国家医保局明确表示将加快建立适应我国基本国情的长护险制度 [3] - 2024年8月15日召开的全国医疗保障工作年中座谈会提出全面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合理规划配置定点长护服务机构 [3] - 2024年9月25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国家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目录(试行)》,统一规范了36项服务 [3] 长护险制度面临的挑战 - 当前长护险覆盖人群仍是少数,绝大多数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居民尚未被纳入保障范围 [4] - 试点城市保障范围多以城镇职工医保参保人员为主,如何覆盖城乡居民是制度公平性的首要考验 [4] - 资金主要来源于医保基金划转、财政补贴和个人缴费,过度依赖医保基金“输血”可能挤占基本医疗保险资源 [4] - 专业护理服务供给严重不足,合格的养老护理员缺口巨大,存在“虽有保险,却无服务可买”的风险 [4][5] - 如何科学、公平地评估失能等级是制度的核心技术环节,关系到基金使用效率和公平性 [5] 配套体系建设与发展路径 - 专家建议统一顶层设计并保持适当弹性,包括确定统一的参保对象范围、筹资模式、失能评价和服务质量标准等 [6] - 建议建立多方共担的筹资主渠道,城镇职工由单位和个人共担,城乡居民实行个人缴费和财政补贴 [6] - 2025年4月,全国首家长期照护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落地江苏,首批81名从业人员持证上岗 [6] - 2025年10月25日,贵州、江苏、河南、重庆等20个省区市开展了长期照护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试,其中贵州省考生有100名,大部分为大专以上学历,包括5名硕士研究生 [7] - 长期照护师职业资格认定是加快长护险制度建设的重要支撑,有助于规范人才队伍并提升服务水平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