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1.4万亿投资、GPT-6、IPO进程,奥特曼回应“新OpenAI”的一切:1小时实录精华版
36氪·2025-10-29 15:02

公司资本结构与治理 - 公司完成近一年的资本重组,为首次公开募股奠定基础,旨在筹集巨额资金支持算力投入和科研计划[2] - 重组后,非营利性的OpenAI基金会仍实际控制公司,持有营利部门OpenAI集团公共利益公司26%股权,按公司5000亿美元估值计算价值约1300亿美元[2] - 微软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持有约27%股权,价值约1350亿美元;员工及早期投资者通过员工持股载体共持有约26%股权,价值约1300亿美元[5] - 2025年新一轮融资投资者占15%股权价值750亿美元,2024年融资投资者占4%股权价值200亿美元,IO投资者占1%股权价值100亿美元,早期投资者占约1%股权价值约50亿美元[5] - 重组将此前投资转为普通股权,解除投资者潜在收益上限,同时确保非营利方在安全和治理等关键事务上保持监督权[2] - 公司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不持有公司股份,但他投资了与公司有合作关系的其他公司[5] 战略合作与商业协议 - 公司与微软就合作架构达成新协议,承诺向微软追加采购2500亿美元的Azure云计算服务[5] - 微软对公司模型和产品的知识产权授权延长至2032年,其中包含了通用人工智能实现之后的模型[5] - 微软现在可以独立或与第三方合作推进通用人工智能,而公司也可以与第三方联合开发某些产品[5] - 公司仍是微软的前沿模型合作伙伴[5] 财务状况与资金需求 - 公司资金需求巨大,预计到2029年,现金消耗将超过1150亿美元,这是考虑进入公开市场筹资的主要原因[6] - 公司已承诺建设的基础设施总量略超30吉瓦,未来数年内将承担约1.4万亿美元的总财务责任[23] - 基于当前行业前景预测、收入增长预期及融资能力考量,1.4万亿美元是现阶段能够从容应对的规模[24] 研究与发展蓝图 - 公司研究计划的核心支柱包括:构建通用人工智能所需的研究、打造便捷强大的使用平台、建设足够的基础设施以低成本提供AI技术[8] - 深度学习系统可能不到十年就能实现超级智能,即在众多关键维度上超越全人类的智能系统[10] - 公司正致力于培养能够加速研究进程的高水平AI科研助手,目标在明年九月前实现;并计划在2028年3月前开发出能够自主完成大型科研项目的全自动化AI研究员[12] - 预计在2026年推出的模型将开始取得微小突破,到2028年可能实现中等规模甚至更重大的科学发现[32] 技术架构与产品战略 - 公司整体技术架构底层是芯片组、机架、数据中心及能源支撑,之上训练模型并构建开放平台[9] - 公司推出了名为Atlas的浏览器,未来几年还将推出便携设备,并拥有少量第一方应用如ChatGPT和Sora,未来会持续增加[9] - 公司正从传统实践方式向平台化演进,目标是让他人能够基于其平台构建应用,期望平台上的开发者创造的价值超过平台构建者[21][23] - 预计六个月内甚至更早,各项能力都将实现巨大飞跃,但不再将产品与研发计划紧密绑定,具体命名尚未确定[46] 基础设施规划 - 公司愿景是打造一个基础设施工厂,实现每周生产1吉瓦计算设备的目标,期望在五年设备生命周期内将每吉瓦的成本控制在约200亿美元[24] - 实现该目标需要大量创新与合作伙伴关系,以及可观的营收增长,公司将把对机器人技术的研发思路转向数据中心建设领域[24] - 公司正与AMD、博通、谷歌、微软等企业合作,但强调仍处于早期阶段[24] 安全与治理框架 - 公司将安全视为多维度问题,思考框架划分为五个层级:价值对齐、目标对齐、可靠性、抗干扰鲁棒性、系统安全性防护[13][14][15][16][17] - 公司正大力投入思维链忠实度这一可解释性新方向,旨在让模型的内部推理过程更真实地反映实际思维过程[17][18] - 非营利组织OpenAI基金会将负责管理公益公司,初期持有约26%股权,并唯一资助科学研究领域,首战将投入250亿美元致力于运用人工智能攻克疾病及加强人工智能韧性建设[25][27] - AI韧性范畴比传统AI安全更广泛,旨在建立应对先进AI风险的快速响应机制和生态系统[28][31] 产品路线图与用户关怀 - 公司目前没有关闭ChatGPT-4o的计划,希望用户能够自由选择偏好的模型[35] - 预计12月发布包含NSFW标签的成人模式,并对创作内容启用触发过滤器,但发布时间可能调整[44] - 公司承认模型升级过程中存在不足,未来将努力提升功能延续性,确保模型能服务好大多数用户[41] - 公司认为交友与“自我反思”是AI应用的绝佳场景,并将推出相关ChatGPT版本[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