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一批集采号召“理性报价”,仍有企业卷向低价,“流感药王”意外出局
第一财经·2025-10-29 16:00

集采竞争态势 - 第十一批国家药品集采竞争激烈程度远高于前十批集采 [1] - 共55种药品纳入集采 445家企业的794个产品参与投标 其中272家企业的453个产品拟中选 产品中标率接近六成 [1] - 有9个品种竞标企业数量超过20家 其中二羟丙茶碱注射剂竞争最激烈 竞标企业达48家 头孢唑肟注射剂和法莫替丁注射剂竞标企业分别为41家和38家 [3] 企业报价策略与心态 - 企业报价普遍偏向保守 本着能赚一点是一点的心态 优先考虑生存和抢占市场份额 不敢报高价 [2] - 部分企业采取以小博多策略 例如某企业10个产品参与竞标最终中标6个 [3] - 政策引导企业理性报价 但企业因规则未设定最低申报价而心中无底 希望未来规则能考虑制定最低申报价 [10] 具体品种与公司案例分析 - 在奥司他韦颗粒剂品种上 有6家企业竞标最终2家中标 原市场龙头东阳光药意外落选 其该产品销售额占公司营收约67% [4] 落选原因是报价远高于中选企业的17.88元和19.03元 [5] - 在洛索洛芬贴剂/贴膏剂品种上 原独家厂商九典制药与另外3家企业竞标 最终包括九典制药在内的3家企业中标 [6][8] 九典制药以每贴4.47元的最低价中标 拟中选数量达3012.26万贴 此价格大幅低于其2022年广东联盟集采的18.19元和2023年浙江省集采的17.37元 [9] 集采规则与影响 - 本次集采通过设置1亿元以下规模产品不集采、设置"锚点价"防止极端低价、引入复活机制等措施 保持了较高中选率且中选产品平均价差较此前批次明显缩小 [2] - 集采要求全国医疗机构优先使用中选品种并确保完成约定采购量 有助于中标企业新产品快速进入终端和扩大市场覆盖范围 [10] - 在现行采购定价机制下 中选的成熟产品盈利空间将面临阶段性调整 可能对公司短期营收规模及利润表现产生影响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