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区文脉延续与有机更新 - 西总布胡同城市更新项目由北京建工系统性启动,目标是打造传统与现代共生的胡同样本 [1] - 项目采用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的大师设计团队,以“一院一策”的针灸式更新为抓手 [2] - 西总布胡同7号院改造为“时空集美术馆”,形成艺术展厅、咖啡文创馆与居民生活和谐共存的“共生院”模式 [2] - 项目同步推进20余座院落的修缮修建工作,持续强化“低头是市井,抬头是时代”的景观特色 [4] - 位于沙滩后街22号院的首开首院文化金融产业园由首开集团改造,通过功能置换、业态融合探索存量空间活化利用新路径 [4][5] - 该产业园引入多家知名企业,并配套开放“中国美术馆文创·艺树空间”、开心麻花景山剧场、首开书院·景山书社等文化空间 [5] 新城系统再造与产业升级 - 昌平区作为首都重点发展的平原新城和未来增长极,统筹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累计实施项目454个,占全市总量近10% [7][10] - 区域将工业遗存保护与现代化功能植入深度融合,推动“工业锈带”向“创新秀带”转变,例如南口“三大厂”工业遗产改造为清华南口国重基地,承接清华大学29个高水平实验室 [7] - 昌平区打造永安古城城市更新项目,采取“政府投资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模式,规划打造1条景观休闲廊道、1个城市活力街区、4个历史再现节点、5个城市特色节点 [8] - 区域启动“青年执笔”计划,邀请高校专业力量聚焦昌平老城区和未来科学城两大片区,遴选出7个关键节点作为设计标的 [8] - 昌平区有6个项目获评北京市“最佳实践”案例 [10] 街巷焕新与社区营造 - 朝阳区亮马河经过改造成为北京新地标,形成以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为核心的亮马河文化经济带 [11] - 亮马河附近的左巷通过精细化整治化身“花园会客厅”,通过拓宽人行空间、增设停车棚和休憩座椅,实现低碳花园美感与实用功能并存 [11] - 左巷通过举办“左巷市集”等活动,设置12家特色摊位,融合中西文化,成为“邻里共治、文化共建”的实践案例 [14] - “十四五”期间,北京完成了6700万平方米市属老旧小区改造,推动核心区9773户平房院落退租,82.7万平方米危旧房得到改建 [14] - 全市有300余个老旧厂房“变身”文创园、科技园,40个传统商圈焕发新活力 [14]
古都新貌 北京城市更新的“守”与“创”
中国青年报·2025-10-29 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