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成智能眼镜增长最快市场,谁能成为扛旗者?
36氪·2025-10-29 17:59

Meta智能眼镜市场表现 - Meta三款智能眼镜产品已全部上市,其中Ray-Ban Meta AI眼镜和Meta Ray-Ban Display引发抢购潮,线下零售店已卖断货,11月前的试戴预约爆满[1] - Meta智能眼镜在第二季度销量约75万副,较一季度增长50%[1] - 今年上半年Meta智能眼镜累计销量达126万副,去年全年销量突破100万副,截至目前总销量已接近300万副[1] 中国市场竞争格局 - 中国智能眼镜市场处于早期阶段,尚无绝对头部品牌[2] - 雷鸟创新在618期间销量同比增长3.36倍,宣称市占率达52%,但未公布具体销量[2] - 小米AI眼镜首周设备激活数达3万台,创下国内AI眼镜品类销售速度新纪录,但后续日销量在抖音平台跌至25至50副区间,总销量为2.5万至5万[2] - Rokid宣称其眼镜销量达30万台,但电商平台数据显示其在天猫、京东累计销量为9000+,小米为6万+,雷鸟V3为15000+[3] 市场规模与增长 - 第二季度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激增82.3%至148.7万台,其中中国市场出货量达66.4万台,同比增长145.5%[4] - 上半年中国市场累计出货量为115.8万台,不及Meta一家的销量[4] - 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1%至2.952亿部,相比之下智能眼镜仍属小众需求[4] 供应链挑战 - 行业面临供应链环节待加强的问题,单一厂商出货量难以让供应商开辟专门生产线配合研发[5][7] - 以Rokid供应商蓝思科技为例,其智能头显与智能穿戴类业务上半年营收16.46亿元,占总营收比例仅为4.9%[8] - Rokid产品出现推迟发货和涨价(从2499元涨至3299元)风波,推测与供应链问题有关,如良品率不达标或成本上升[9][10] - 智能眼镜存在性能、轻量、续航的“不可能三角”难题,解决需要厂商与供应链共创,但目前厂商销量不足以打动供应商[10] 产品定位与生态竞争 - 行业面临发展路径不清晰问题:是成为高性能智能硬件还是生态载体[11] - AI智能眼镜目前缺乏“杀手级应用”,其翻译、导航、拍照等功能手机均可完成,且单一功能表现不如成熟设备[11] - 在生态和场景上大厂更具优势,例如小米眼镜是其“人车家战略生态”一部分,而中小型厂商的生态优势可能被大厂入场削弱[11] - 随着阿里巴巴、百度等大厂进入,行业可能经历洗牌,中小型厂商面临更大挑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