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表现与近期趋势 - 近期创新药板块对重大BD(商务拓展)利好消息反应冷淡,即便交易金额超百亿美元也未能提振股价,与7月至9月期间一则BD消息就能推动股价上涨形成强烈反差 [2][3][4] - 港股通创新药指数自10月9日开始震荡下行,从1240点上方一路走低至1110点,近一个月持续回调,从9月8日的阶段性高点1326点下跌至1110点,区间跌幅达16% [2][3] - 多家创新药公司股价近期出现显著下跌,例如诺诚健华下跌超21%,康诺亚-B跌超19%,博安生物、昭衍新药、再鼎医药、君实生物均跌超15% [3] 基本面与盈利状况 - 2025年上半年,多数市值百亿港元以上的港股创新药公司营业收入实现增长,在11家公司中仅有3家营收下滑,8家出现增长 [7][8] - 康诺亚-B营业收入为5.47亿元,同比增长812.10%,诺诚健华、信达生物、荣昌生物、百济神州的营业收入同比增幅均达到40%以上 [7][8] - 从盈利角度看,上述11家公司中仅百济神州、瀚森制药、信达生物、和黄医药4家公司的归母净利润为正数,其余7家仍处于亏损状态 [10] BD交易分析 - 中国创新药对欧美授权出海(License-out)总额在2025年前9个月达到943亿美元,远超2024年全年的519亿美元 [4] - BD交易面临激烈竞争,本质上是存量博弈,跨国药企的需求与预算相对固定,国内药企作为卖方存在竞争,每一笔成功交易都意味着市场上少了一个潜在优质标的 [10] - BD项目具有长期性与不确定性,2020年完成的62起License-out交易中,有25起明确终止合作,退货率高达40% [10] 行业前景与专家观点 - 业内认为当前股价疲软源于前期涨幅过高、基本面盈利支撑不足以及BD交易竞争激烈,但国内资产“物美价廉”的竞争优势仍在,产业长期景气逻辑依然坚实 [2][12][13] - 经历深度回调与预期出清后,创新药板块调整已基本到位,建议基于中长期产业发展逻辑维持或增加创新药资产的仓位 [12] - 未来创新药出海到美国的难度可能进一步提升,成本会越来越高 [11]
超百亿美元大单却带不动股价 创新药BD催化剂失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