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十五五”规划为医药行业锚定更高维度发展航向,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1][2] - 行业在“十四五”期间取得显著成就,建成全球最大医疗服务、疾控和医保体系,创新药械审批加速,生物医药市场规模全球第二 [1] - 未来发展的关键路径在于深化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并强化公共卫生能力与疾病防控 [2][9] “十四五”期间行业发展成就 -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医疗服务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保障体系 [1] - 共批准创新药210个、创新医疗器械269个,并保持加速增长态势 [1] - 生物医药市场规模跃居全球第二,在研创新药约占全球30% [1] - 2025年上半年创新药对外授权总金额接近660亿美元 [1] “十五五”规划政策导向 - 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强化公共卫生能力、促进分级诊疗、深化公立医院改革 [2] - 支持创新药和医疗器械发展,前瞻布局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 [2] - 完善新型举国体制,采取超常规措施推动生物制造等重点领域核心技术突破 [2] - 健全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机制,促进分级诊疗 [2] - 优化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和布局,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推进全民健康数智化建设 [4] 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 - 三医协同是深化医改的重要目标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 [2] - 可通过紧密型医联体联动医保支付、药品供应与医疗服务,形成利益与责任共同体 [3] - 需发挥医保支付“牛鼻子”作用,构建更精细化医保支付体系,如对紧密型医联体实行医保总额打包支付 [3] - 利用数字化赋能打通医疗、医保、医药数据壁垒,实现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处方、医保结算等信息互联互通 [3] 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改革 - 以公益性为导向深化公立医院编制、服务价格、薪酬制度、综合监管改革 [3] - 加强县区、基层医疗机构运行保障,“十五五”规划重点强调强基层 [4][5] - 公立医院综合监管将重点落实国家卫健委九项准则,聚焦医德医风与医保基金规范使用 [4] - 今年9月国务院批复《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实施方案》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4] 创新药发展与支持政策 - 2018年至2024年累计批准上市创新药197个,年批准数量从2018年11个增至2024年48个 [5] - 2024年上半年批准创新药43个,同比增长59%,刷新历史同期纪录 [5] -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创新药”,同年7月《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审议通过 [6] - 2024年6月国家医保局等出台《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5方面16条全链条支持措施 [6] - 未来需增加资金投入、发挥商保多元支付作用、提升企业原创研发能力、加强研究型医院建设 [7][8] 创新医疗器械发展与支持政策 - 2014年至2024年共批准创新医疗器械315个,其中境内产品272个 [6] - 2024年批准创新医疗器械65个,优先审批医疗器械8个,批准数量连续两年维持高位 [6] - 2025年1-9月共有54件创新医疗器械上市 [6] - 2024年7月国家药监局发布公告,提出十方面措施支持高端医疗器械重大创新 [6] - 企业正实现“国产替代”与“国际化突破”双轨并行,挑战在于技术落地和应对国际市场的专利诉讼等问题 [8] 疾病防控与公共卫生建设 - “十五五”规划建议强化公共卫生能力,加强疾控体系建设,防控重大传染病,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 [9] - 2024年9月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11月1日起施行 [9] - 强化疾控机构职能需聚焦三大重点:强能力推动机构整合协同、增动力深化绩效薪酬改革、强手段强化帮扶与技术赋能 [9][10] - 手段升级包括推动人员、服务、管理、技术下沉帮扶,以及运用AI技术赋能基层医疗机构 [10]
擘画“十五五”:深化医改、赋能创新,锚定医药发展新航向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10-29 1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