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敏鹏:农业适应气候变化亟待系统性规划
中国环境报·2025-10-29 21:28
陈敏鹏:看天种地是我国农业几千年形成的传统。我们调研发现,有经验的农民都非常关注天气。但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愈发 频繁、强烈,影响也日益显著。这导致某些极端事件已超出区域传统认知与适应经验的范畴。 气候变化对不同农户的负面影响存在差异。传统小农户的种植经验,主要来自个人、朋友和邻里,倾向于风险规避,抗风险能力较弱。种植大户或专业农 民,一般来说经验会更丰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相对强一些,适应能力也相对更高。而大型农业公司或龙头企业,还可以通过资产配置,提升 抗风险能力。 20 49 ve 8 SCH A 2. 24 P 0 r 29 11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 陈敏鹏 "满地秸秆拔个尽,来年少生虫和病。"霜降后,北方大部分地区已迎来秋收扫尾工作。由于2025年暑期中原地区及部分粮食主产区遭遇极端干旱和旱涝短时 交替等气象灾害,不仅给秋收造成困难,也对压茬推进秋种带来风险。 据了解,财政部10月会同农业农村部下达中央财政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4.84亿元,支持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等7省受灾地区加快 开展农机抢收、潮粮烘干、农田排涝等农业生产防灾救灾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