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主动股混基金在2025年第三季度股票仓位整体上升但主动小幅降仓 配置向双创板倾斜 主动加仓方向为电子、通信、电力设备和商贸零售行业 重仓股“抱团”程度上升且风格偏向大盘成长 [1][2][3] 仓位分析 - 权益基金整体股票仓位为87.38% 较2025年第二季度上升1.64个百分点 但经市场涨跌幅测算后主动减仓幅度约为0.43% [2] - 公募基金整体仓位的上升主要由于市场上涨带动 [2] 板块配置分析 - 主动股混基金持有主板股票市值占比为58.97% 较2025年第二季度末减少6.53% [2] - 创业板配置比例增加4.53% 科创板配置比例增加1.92% 北交所配置比例增加0.08% [2] - 主动沪港深基金的港股配置比例约为33.43% 较2025年第二季度末减少2.89个百分点 [2] 重仓股特征分析 - 重仓股市值前十的股票中 3只来自电子行业 涉及消费电子、AI服务器和半导体赛道 2只为互联网港股 2只来自AI算力赛道 其余3只分别来自锂电池、金属采矿和白酒行业 [2] - 机构在新易盛、中际旭创、阿里巴巴-W和工业富联的重仓市值上升幅度均超过100% [2] 重仓股风格分析 - 重仓持股市值最高的前5%个股合计市值占基金总股票投资市值的38.78% 较2025年第二季度末上升5.58% “抱团”程度明显上升 [1][3] - 整体风格更偏向大盘成长 [1][3] 行业配置分析 - 机构重仓股的前五大行业分别为电子、医药生物、电力设备、通信和有色金属 [3] - 电子行业重仓比例增加约5.25% 通信行业重仓比例上升2.72% 电力设备行业重仓比例上升2.02% 医药生物行业占比变化不大 [3] - 主动增持电子、通信、商贸零售、有色金属和电力设备等行业 [3] - 银行和汽车等行业遭主动减持 [3] 大中型基金公司动向 - 大中型公司重仓的第一大行业为电子行业 该行业在前三大重仓行业中出现的频次达19次 较上季度增加1次 [4] - 医药生物行业出现的频次为12次 与上季度持平 电力设备行业出现的频次增至10次 [4] - 主动加仓电子、通信和电力设备行业的大中型基金公司数量分别为7家、4家和3家 [4] - 主动减持银行行业的大中型权益基金公司数量最多 共4家 [4]
国泰海通:主动股混基金“抱团”程度明显上升 整体更偏向大盘成长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