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作为首要战略任务,部署了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四方面重点任务 [1] 优化提升传统产业 - 推动矿业、冶金、化工、轻工、纺织、机械、船舶、建筑等重点产业提质升级,巩固提升其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1][4] - 传统产业增加值占全部制造业的八成左右,是制造业的“基本盘”和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 [4] - 通过技术改造、绿色转型与品牌国际化,推动传统产业由“成本优势”转向“体系优势”,在新一轮全球价值链重塑中巩固和拓展“中高端环节主导权” [5] - 初步估计未来5年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将新增10万亿元左右的市场空间 [6]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 着力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8] - 低空经济为《建议》新增战略性新兴产业,基于技术快速发展与场景需求广阔的双重优势,预计2025年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8591.7亿元,2026年有望突破万亿元 [8][9][10] -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10] - 未来产业蓄势发力,未来10年新增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 [11] 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 - 分领域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生活性服务业高品质、多样化、便利化发展 [2][13] - 生产性服务业占GDP比重约为30%,较发达经济体的40%-50%水平仍有提升空间,仍是“十五五”期间发展重心,旨在对制造业、农业发挥赋能作用 [13] 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 适度超前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推进信息通信网络、全国一体化算力网、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建设和集约高效利用 [2][14] - 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更新和数智化改造,完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强跨区域统筹布局和互联互通 [2][14]
“十五五”产业趋势三大关键定调:巩固传统优势,决胜新兴未来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10-29 2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