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与沈阳的经济发展态势对比 - 大连前三季度GDP为7248.2亿元,增速达6.0%,高于其全年5.5%的目标,并超越多数已公布数据的万亿城市增速 [3] - 沈阳前三季度GDP为6614.3亿元,增速仅为2.3%,规上工业增加值下降4.7%,外贸进出口额下降9.8% [3] - 2024年全国有4座准万亿城市(GDP>9000亿元),大连和沈阳均来自东北,东北地区有望在2024年诞生首座万亿GDP城市 [2] 沈阳经济放缓的结构性原因 - 沈阳经济高度依赖汽车制造业,2023年该产业营业收入达2456.6亿元,占全市制造业营业收入的49.5% [10] - 外资来源高度集中于华晨宝马及其配套企业,呈现“一企独大”特征 [10] - 受国产新能源汽车冲击,外资品牌销量下滑,导致沈阳大东区前三季度整车产量同比下降45.2%至16.5万辆,整车产值同比下降42.1%至760.6亿元 [10] - 上汽通用沈阳工厂面临业务重塑和资源整合,该工厂曾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汽车工厂之一 [11] 大连工业增长的驱动因素 - 大连前三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达12.8%,比上半年提升0.3个百分点 [13] - 石化产业是核心支柱,2023年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营业收入为2852.1亿元,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营业收入为1668.6亿元,二者合计占大连工业企业总营收的45.1% [13] - 长兴岛石化基地前三季度产值占大连全市石化产值的68.3%,恒力(大连长兴岛)产业园2023年实现产值2402亿元,累计投资超3000亿元 [14] - 恒力新材料、恒力重工等新项目产能释放,上半年拉动长兴岛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约13个百分点 [16] 两市的产业转型举措 - 沈阳推动新能源汽车转型,宝马第六代动力电池项目2023年动工,预计2026年投产纯电动新世代车型,亿纬锂能沈阳基地于2024年6月投产 [12] - 沈阳设立首期规模8亿元的汽车产业投资基金,聚焦电气化、智能化、低碳化方向,宝马集团是国内唯一参与方 [12] - 大连出台《绿色石化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目标推动绿色石化集群从“国内一流”迈向“世界一流” [16] - 长兴岛计划发挥恒力石化龙头作用,发展下游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力争2025年末石化产业精细化率从6%提升至20%以上 [16] - 大连石化分公司将搬迁至长兴岛,通过空间重构和技术革新转型为高端化工新材料基地 [16] 辽宁全省的产业格局与挑战 - 辽宁省前三季度GDP增速为4.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仅为2.2%,居全国末位 [17] - 全省40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4个行业增加值增长,但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5.1%,汽车制造业下降5.4% [19] - 辽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1%,大连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长14.2%,沈阳上半年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5% [20] - 沈阳新兴产品产量显著增长,如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增长2.4倍,光电子器件增长20.2%,民用无人机增长15.0%,工业机器人增长4.9% [20]
东北首座万亿城市之争,尘埃落定?
每日经济新闻·2025-10-29 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