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核心观点 - 中共中央《建议》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列为战略任务首位,部署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四方面重点任务 [1] 传统产业优化提升 - 推动矿业、冶金、化工、轻工、纺织、机械、船舶、建筑等重点产业提质升级,巩固提升其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1][2][3] - 传统产业增加值占全部制造业约八成,是制造业的“基本盘”和稳增长、稳就业、稳收入的基本依托 [2] - 通过技术改造、绿色转型与品牌国际化,推动传统产业由“成本优势”转向“体系优势”,在全球分工中由“被嵌入者”转型为“再塑造者” [3] - 初步估计未来5年传统产业提质升级将新增10万亿元左右的市场空间 [4] 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培育 - 着力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1][5] - 低空经济为《建议》新增战略性新兴产业,预计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8591.7亿元,2026年有望突破万亿元 [1][5][6][7] -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经济增长点 [1][7] - 未来产业蓄势发力,未来10年新增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 [7] - 全球脑机接口市场在医疗应用领域的2030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00亿美元 [8] 服务业发展与基础设施构建 - 实施服务业扩能提质行动,分领域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生活性服务业高品质、多样化、便利化发展 [1][9] - 生产性服务业(含金融业、交通运输仓储业、信息技术服务业等)占我国GDP比重约30%,较发达经济体的40%-50%水平仍有提升空间 [10] - 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适度超前建设信息通信网络、全国一体化算力网、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新型基础设施 [1][10][11] - 加强跨区域交通网络、物流体系和数据流通等基建项目建设,促进商品、要素和服务的自由流动 [10][11]
“十五五”产业趋势三大关键定调:巩固传统优势 决胜新兴未来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10-29 2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