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支持 - 国家层面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采取超常规措施全链条推动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取得决定性突破 [1][2] - 金融政策方面,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于今年8月联合印发文件,提出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激励作用,引导银行为集成电路等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提供中长期融资 [2] - 地方层面积极跟进,例如杭州市萧山区于今年5月出台政策,支持集成电路核心器件、关键芯片、关键材料等开展重大科技攻关,并对获批国家、省重大项目的企业给予配套资金支持 [2] - 专家观点认为,多维度的政策支持体系为产业发展指明道路,能引导资源高效配置,推动产业从单点突破向全链提升转型 [3] 市场规模与机遇 - 中商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全球集成电路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2.49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3.61万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9.7% [3] - 该机构预测2025年全球集成电路市场规模将达到4.16万亿元 [3] 产业链公司动态 - 下游制造环节,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于10月20日公告,与厦门市人民政府签署协议,规划总投资200亿元建设12英寸高端模拟集成电路芯片制造生产线,规划产能为4.5万片/月,计划分两期建设 [3] - 上游零部件配套环节,宁波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于10月14日更新定增预案,拟发行不超过19.48亿元募集资金用于集成电路设备用静电吸盘产业化项目、超高纯金属溅射靶材产业化项目等 [4] - 专家观点指出,产业链各环节上市公司主动布局是应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产业向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4] 未来发展方向 - 行业未来发展方向除产能外,将重点聚焦高端创新和产业生态构建 [5] - 在高端芯片、关键零部件上的突破有助于提升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提高产业自主可控能力 [5] - 完善的产业生态能整合上下游资源,实现产业链协同创新和共同发展 [5]
集成电路上市公司加快业务多元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