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十年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10-30 07:48

展览与项目概况 - 国家图书馆正在举办“藏诸名山,传之其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集中展示该项目10年来的成果 [2] - 该项目于2015年由文化和旅游部启动,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负责规范编写、学术指导和成果验收 [2] 记录工作成果数据 - 截至2025年6月,团队已对2290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展记录工作,其中已完成记录1279人 [6] - 记录工作共采集原始素材75548.9小时,总数据量2969.7TB,形成影音文献成果20880.2小时,总数据量370TB [6] - 口述片时长共计12865.6小时,整理形成口述史文稿总字数为14831.8万字,受访人数量为9156人 [6] 记录工作方法与理念 - 记录工作采用“3+1”方法,“1”是基于图书馆和档案工作者的传统工作方式,在进行具体调研前对专题文献进行收集 [8] - “3”指拍摄的3个部分:对传承人进行口述史访问、对项目实践进行完整记录、对传承教学进行记录 [9][10] - 记录工作的理念是“记录的不是一棵树,而是一片森林”,强调记录完整的文化生态而不仅是单个传承人 [10] 记录工作的紧迫性与价值 - 在展厅入口处的照片墙上,已有近500张照片变为黑白,代表该传承人已经离世 [13] - 在记录过程中离世的传承人有71人,完成记录工作后离世的有397人,凸显了工作的必要性和及时性 [13] - 记录工作将传承人从祖先那里继承的智慧与历史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留给后代和未来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