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申兵: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
经济日报·2025-10-30 08:08

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背景与目标 - 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1] - “十五五”时期需持续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1] - 改革旨在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4] “十四五”时期改革成效 - 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出台了关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5个要素领域改革的意见,并部署了完善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和市场运行机制[2] - 构建了数据基础制度体系,从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4个方面提出20条政策举措[2] - 对碳排放权、用水权、排污权等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交易作出系统性制度安排,明确了全国碳市场中长期发展的重点任务[2] - 各类要素市场化配置进程加快,包括全国统一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二级市场不断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深化,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持续完善,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加快形成[3] - 今年国务院同意开展北京城市副中心、苏南重点城市等10个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3] “十五五”时期改革的重要性 - 改革是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筑牢基础,通过建设高效公平的要素市场体系来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优势和丰富人才资源优势[4] - 为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注入动能,实现创新人才、前沿技术、数据信息等各类要素高效流动、精准适配、优化组合,以推动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5] - 为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提供支撑,通过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来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提升宏观调控能力和水平[5][6] “十五五”时期改革重点与方向 - 需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生产要素畅通流动、各类资源高效配置[7] - 对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传统要素,需提高其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适配性,包括创新土地供给方式、优化城市工商业土地利用、畅通劳动者社会性流动渠道、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7] - 对技术、数据和资源环境等新型要素,需加快完善价格形成和交易机制,加强知识产权服务、畅通科技成果转化、完善数据确权与定价、健全碳排放权等交易机制[7] - 需推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强化技术、资源环境与资本市场联动,强化人才、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联动以催生新产业新业态[8] - 需完善财税、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配套政策,并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对改革试点成效进行科学评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