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宗馥莉辞去娃哈哈集团相关职务后,以宏胜集团总裁身份回归,虽不再担任娃哈哈法定代表人或董事长,但通过宏胜集团继续控制娃哈哈的生产、渠道、营销等核心运营环节,实质影响力未减 [1][2][13] - 此次变动是宗馥莉面对娃哈哈集团复杂股权结构(国资46%、员工24.6%、宗馥莉29.4%)和品牌控制权争议的主动战略调整,旨在绕过体制约束,通过宏胜集团建立可控的新运营体系 [5][6][17] - 其新品牌"娃小宗"因经销商信任不足、渠道保证金收取受阻(部分省份仅完成10%-20%)而快速失败,凸显老品牌"娃哈哈"的渠道惯性和品牌价值仍不可替代 [9][10][11] - 公司正经历激进渠道改革(经销商数量从6000多家削减至3000多家)和市场竞争加剧(AD钙奶销售额同比跌37%),接班成功与否取决于能否在旧体系惯性中建立新制度闭环 [15][16][18] 权力结构与公司治理 - 娃哈哈集团股权结构为杭州上城区国资委持股46%、宗馥莉持股29.4%、员工持股24.6%,宗馥莉在商标转移等重大决策上缺乏单方决定权 [5][6] - 宗馥莉曾尝试将387件"娃哈哈"商标转移至其控股51%的杭州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但被国资方阻止;员工合同转签宏胜集团后失去干股分红权,引发集体诉讼 [6] - 公司治理存在"多股东+弱董事会+强惯性"特征,宗馥莉试图将宗庆后时代的非正式影响力转化为制度化控制,但遭遇体制阻力 [6][7] 品牌与渠道动态 - "娃小宗"品牌推出41天后因经销商抵制而退场,宏胜系2024年渠道保证金收取任务完成率仅10%-20%(去年提前完成),经销商担忧新品牌无法卖货 [9][10][11] - 娃哈哈通知经销商不得代理"娃小宗",否则取消娃哈哈经销资格;2026年已确认继续使用娃哈哈品牌 [10][11] - 渠道改革大幅清退小经销商,9月考核中关户58家、警告412家、销量负增长超50%的达259家,基层销售收入从近两万元骤降至数百元 [15] 经营与市场竞争 - 娃哈哈营收自2014年起连续10年在500亿元左右徘徊,直到2023年因宗庆后去世才出现特殊增长 [16] - 2025年上半年华东市场AD钙奶销售额同比暴跌37%,娃哈哈纯净水市场份额从18%降至12%;4月起所有大单品业绩持续下滑 [16] - 竞争对手如农夫山泉、怡宝等加剧市场压力,公司面临品牌老化、爆品缺失、渠道信心崩塌等多重挑战 [16] 战略转型方向 - 宗馥莉计划通过宏胜集团控制员工、产线、渠道及品牌授权,构建脱离娃哈哈集团董事会约束的新商业闭环 [17][18] - 改革重点包括渠道扁平化、KPI考核和末位淘汰,目标是从宗庆后时代的"联销体"转向精细化管控体系 [15][17] - 成败关键在于能否在"系统替换"过渡期顶住内部波动(如员工纠纷、渠道抵制)并维持外部市场信心 [18][20]
退场与再归位:宗馥莉的失控、试错与回马枪
36氪·2025-10-30 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