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部分进口酒商热衷的“拼柜”,有了一些新变化
搜狐财经·2025-10-30 11:50

行业趋势:成本控制与运营模式转变 - 终端动销疲软向上游传导,酒商在成本控制上愈发谨慎,行业共识为“节流”[1] - 进口商采购策略趋向“谨慎化”与“碎片化”,过去的“整柜囤货”被视为风险,被“小批量、多批次”的灵活模式取代[5] - 进口商不再寻求以量换取“总代”资格,采购量减少,更不愿意压货,对供应链提出新要求[4] “拼柜”模式的重塑与特点 - “拼柜”指不同进口商将酒品共同装入一个货柜进口,以分摊运费、仓储及报关费用,体现行业“轻资产化”趋势[2] - 当前选择“拼柜”的葡萄酒单价出现升高,多为2欧元以上的中高端产品,2欧元以下产品仍倾向整柜进口[1][5] - “拼柜”操作从进口1-2条货柜转变为仅拼几个托盘,订单量控制在几个托盘以内以规避高成本[2][5] - 该模式让中小酒商找到生存空间,其意义超越节约几千块运费,更在于避免被库存“绑架”,保持灵活性[2] 跨行业资源整合与新机会 - 出现其他行业进口商与葡萄酒商共同“拼柜”的现象,进行跨行业资源整合[1] - 报关公司主动牵头建立“拼柜对接群”,撮合不同行业进口商合作[5] - 进口商可与不同领域企业合作,例如葡萄酒商与珠宝企业利用各自渠道加入对方产品,形成联动销售[5] “拼柜”模式的潜在风险与挑战 - 拼柜增加沟通、协调与不确定性,需在货品、时间、报关文件等环节精准配合,任何延误或差错会引发连锁反应[6] - 费用计算采用“W/M”原则,按重量吨和体积吨较高者计费,货物价值、重量、包装差异易导致分摊不公争议[6] - 拼柜涉及额外拼箱管理费、装卸费、仓储费,事先未明确责任与分摊标准易产生纠纷[6] - 货量超过400箱时整柜运输更划算,拼柜更适合100箱左右小批次,因整柜可节省分拨和清关费用[8] - 柜中混装多品牌葡萄酒时,到货后数量或质量不符则责任划分棘手[8] - 拼柜中任一票货物单证出问题,出口海关会暂停整个集装箱放行,影响所有货主[8] - 拼柜执行依赖物流公司统筹能力,若资源有限或组织能力不足,会拉长配载周期造成延误[8]